天柱石洞镇龙老童公宗族谱
发行仪式(现场全稿)
1、场景布置:桌子2张披红布、花蓝花盆2只、音响1套(电脑、功放、喇叭、话筒2只)、凳子30座、大红横幅“贵州天柱石洞龙老童公宗族谱发行仪式”、“热烈祝贺皮厦墓广老童公宗族谱编印发行”2幅(红布\横标凯里带去)
2、参加人:(见下,即吃午饭50人,4桌)
3、地点:石洞镇龙昭菊门市部(只在门内外摆20个临时散櫈)
4、时间:2012年11月26日12:00 -13:00(之前一直列放精典歌曲)
5、仪式议程:
主持人:龙增琪
喂喂!请大家注意。现在准备开会啦。
尊敬的光祥镇长助理、各位贵宾、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2012年农农历10月13日正逢石洞赶场日;今天,是一个天宝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是我们皮厦墓广老童公宗族谱编印发行仪式的日子;是我石洞老童公宗族发展史上的盛事喜事的日子。
大家知道,修编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也知道,凡有名望的宗族、人才辈出的家族都有完整的族谱,并有完整的族规、家法、家训等行为来规范教育后代。所以,我们本着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搞宗派的原则,修编了我们皮厦墓广龙老童公宗族谱,在21世纪笫一个龙年的今天已经印出,就要发行了。今天,我们也本着既隆重又精简的原则,举行这样一个发行仪式,主要目的在于弘杨光大中华修谱传统,在于让石洞家乡更多了解我支族,了解我家谱的修编活动,以促进毗邻各姓氏、各支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与共同发展。
现在,首先让我介绍,前来参加\指导我们家谱发行仪式的贵宾有:我们石洞镇杨光祥镇长助理、天柱县人行原副行长龙家贤、槐寨小学龙登锋老师、石洞小学龙定炳老师、皮厦龙先煜村长、黔东南日报特约记者天柱县委宣传部干事龙胜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出席仪式的主人有:本谱编委成员龙恩弟、龙登奎、龙传明、龙增煜、龙传干、龙增文、龙增琪、龙先海、龙先军;出席仪式的主人还有本支族知名人士、族老、长老:龙增栋、龙传凡、龙登海、龙恩海、龙鲜峰…..等。参加仪式的有岑寸、摆洞、圭广、各计、都领盆铜、皮厦平茂龙老童公各分支村寨各家各户代表,还有关心支持仪式的家乡众多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和小朋友们,让我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请大家鼓掌
现在我宣布:天柱县石洞镇龙老童公宗族谱发行仪式开始
仪式进行第1项:请鸣放礼炮(歌曲:我的祖国)
仪式进行第2项:请镇长助理杨光祥同志为我们贵州天柱石洞镇龙老童公宗族谱的发行,作致词讲话,请大家欢迎
镇领导在龙老童宗族谱印发仪式上的讲话
杨光祥
各位龙老童公的子孙们、所有龙氏宗亲们、全镇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
在丰收的金谷已经归仓,即将迎来瑞雪又兆丰年的初冬时节,我们石洞镇龙老童公宗族谱,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发行仪式。我谨代表石洞镇政府、代表石洞全体父老乡亲,对龙老童公宗族谱的编修印发,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老童公的宗族后裔,表示诚挚的问候!
自古以来,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家谱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孙中山、毛泽东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家谱族谱是非常赞许和提倡的。国家有关文件及会议指出:家谱族谱,是宗族繁衍和活动的记录,是中国人对本身历史感和归属感的追求,是一种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家谱族谱,是族人了解自己的祖先、了解自己来龙去脉的珍贵历史资料,有利于促进族人之间的了解、团结和共同发展。
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又是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成为国家三大历史文献。
国有史记,可知兴替,可以资治,以谋发展;家有族谱,能序昭穆,别长幼,昭亲睦,继良训。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羔羊有跪乳之恩,鸟雀有反哺之情。自古以来,天子庶民家份虽不同,皆得而谱。今天,龙老童公宗族谱出版问世,值得恭喜恭贺。
现在,展现于我们面前的龙老童公宗族谱,是在传统家谱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她不仅有传统的序言、世系和世传,还编撰和收录了龙氏源流与迁徙、侗族渊源与分布,以及所居地域石洞的民风习俗、家居物产、人文地理等等,较多与家谱族谱习习相关、密不可分的内容,同时附上相关图片,从多角度、多视觉、多层面、全方位展示了龙老童氏族完整而具体阵容,展现老童支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可谓图文并茂,历史特征和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由此可见,龙老童宗族谱还是本侗族史志和本地史志的“药引子”,也能称一方乡土小“百科”,存史价值和收藏价值较高。
修编家谱是一件浩繁工程,需要有相当资料和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家知识,当然还要一定的资金支撑。然而,据我所知,老童公宗族谱的修编印发,盎盎300多页16万余字,印刷100余册,而所用资金非常有限。他们各家各户集资不到两万元,经费严重不足,除了开支家谱印刷费和几次集中天柱开会的伙食之外,已经没有节余。于是,他们参与修编人员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纷纷慷慨解囊,在集中开会、出差考证、收集资料,不仅不计误工费,连路费等等花销都是自已额外掏腰包。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我希望,全镇人民要以这种“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投身到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创业中去,并预祝大家在投身创业中,一本万利,一发如雷,一切顺利,一定如意!
祝愿全镇人民幸福安康!
祝愿龙老童公后裔子孙,一代更比一代强!
谢谢大家!
仪式进行第3项:请龙先军编委讲话,请大家欢迎
本谱编委在龙老童宗族谱印发仪式上的讲话
龙先军
尊敬的镇长助理、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
龙,是神圣和吉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国人心中,无时不在;在神州大地,无处不有。所有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龙氏更是名副其实的龙传人。我们因姓龙而骄傲!因姓龙而自豪!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江山依旧在,世态更迭多。但总是乘龙跨凤,朝着美好前程迈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如今,历史前进的画卷已经翻开二十一世纪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正以龙马精神狂欢劲舞,奔腾在世界东方;正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挤身世界一流强国之林。
盛世撰志、修谱。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家谱优良传统;就是要记住历史,不忘先祖,以资鉴史,佑启后人,振兴中华。
然而,我们这支深居天柱石洞穷山僻壤的龙老童公后裔,由于种种原因,迁徙频繁,环境恶劣,生活艰辛,人才匮乏,氏族弱小,经济文化落后,对于自己的族史家谱,都没有文字记载传承。
今年,恰逢十二生肖之龙年,又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龙年,在这极富寓意的龙年之际,我们实施先人修志写谱计划,实现了古人梦想与期望。
一年来,在所有族人的共同关心努力下,经编篡人员多方走访收集资料,整理修编,这本《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龙老童宗族谱》今天面世了,现将分别奉呈到本族各家各户珍藏传承。实乃幸事,真感欣慰。
在修编过程中,曾得到龙书堂、龙家贤、龙见拔、龙先煜、龙登峰、龙定炳等家门的大力帮助,也得到湖南省绥宁县东山乡中国西南五省市区,龙氏总祠和芷江县大龙镇旺公总祠的帮助与肯定,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当然,由于资料有限,加上研究水平不高,谱中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指出并在续谱时改正。
在这里,我们慎重决定,今后每60年逢龙年之际,我们氏族后裔必须续谱一次。这是先人和当代人的殷切厚望。同时,各家各户要珍藏保护好本族谱,并从现在起,作好资料记录,积累素材,为子孙后裔下一轮续谱作好准备。
另外,从今以后,每代务必遵循字辈取名,严禁更改或不遵循字辈;到伯高公78世(老童公20世)以后,全部使用中华龙氏统一字派(男女一致)。
最后,衷心祝愿我族宗亲:龙体安康!藏龙卧虎!一世龙门!愿我族世世代代:龙跃神州!飞龙在天!凤子龙孙!
衷心祝愿家乡石洞: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和石洞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繁荣昌盛、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衷心祝愿父老乡亲:身体健康,家庭合睦,事事顺心!出门赚钱钱到手,在家创业业更兴!
谢谢大家!
仪式进行第4项:请也在主编屯雷、皮厦、旧寨、摆洞等先祖龙堂松公宗族谱的同仁龙登锋讲话,请大家欢迎
……
主持人:刚才,镇长助理的致词讲话,充分肯定了家谱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肯定了修编家谱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也充分赞许了我龙老童公宗族谱修编取得的成效,并给予了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编委先军充满自信的嘱托讲话,交代寄望我们要珍惜龙姓荣誉,我们要发扬“龙”的精神,要多做出对得起“龙”的事业。登锋老师也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讲话。三位的讲话让我们深感鼓舞和鞭策。让我们对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各位贵宾的亲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请大家鼓掌
仪式进行第5项:请龙老童公宗族谱编委组织人龙增煜为各支族家家户户颁发家谱,请大家欢迎.岑寸甫三后裔11户11本请龙先海领取;岑寸甫天后裔6户6本请龙传明领取;摆洞14户14本请龙恩弟领取;圭广10户10本请龙增煜领取;各计15户15本请龙增文领取;都岭盆铜15户15本请龙传干领取;皮厦18户18本请龙登奎领取
仪式进行第6项:精编文艺节目表演开始
部分文艺节目稿:
主持人:大家知道,今年是龙年。龙,是我们的族姓,龙,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节目就从“龙”字开始吧。首先请圭广支族、解放后首批大学生之一、原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早地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退体后享受地州长级待遇的龙增栋长老讲讲《中华神龙》,大家欢迎
《中华神龙(中国龙)》
龙增栋
中华神龙,产生于远古伏羲,形成于三皇五帝。早在公元前5-6千年前,也就是距今7-8千年前,那时黄帝百岁葬在陕西桥山,世传化龙升天,中华神龙,于是诞生;中华龙文化,也于是在神州大地渐渐形成和发展。
到了公元前3-4千年,也就是距今5-6千年前,舜帝,就是毛主席当年诗句“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舜,舜帝身边有个官位叫纳言,是专门为黄帝搞上传报告、下达命令的官,相当于今天中央第一首长的秘书或办公室主任,这个纳言官的名字叫龙。当时的舜帝,就命“龙”作为纳言子孙的姓氏,我们龙姓就是这样来的,全球现有400余万龙家人,都是这个舜帝秘书納言的子孙。
中华神龙,虽不是实有的动物,但也不是凭空捏造。主要来自图腾说,动物崇拜说。早在三皇五帝时候,人们已经有了龙的概念。到了汉代,龙的形象就有了雏形,到了唐代就定形了。它有鳄鱼的头、玉兔的眼、梅花鹿的角、牛的耳、蛇的身子、鱼的麟片、猛虎的掌子、还有雄鹰的爪子。到了宋代就十分俊美了。
可见,中华龙文化中的龙的形象,是集万兽之灵气,汇万物之力量。它步履妖健,变化多端,不畏艰险,气势威猛,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它仪态威猛,所向无敌。它能通天入海,行云播雨,呜雷闪电,兴风作浪,除魔消灾,造福人民。
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危险都不怕,为了解救人间干旱与洪灾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龙是聪明多智的,龙的本领高强。黄帝时代,神龙帮助黄帝战胜蚩尤;夏禹治水时,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疏导洪水。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的图腾,寓意吉祥幸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既能给人们带来福音,带来吉祥。所以,人人对龙都是很崇敬的。中华神龙曾经是清朝国旗的图案。
龙是富裕珍贵的象征,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德集中到龙的身上。
龙是皇权天子的象征,龙特别与皇帝习习相关。汉高祖刘邦还称自已是赤龙之子。历代皇帝的身体都称龙体,眼睛称龙目,胡须称龙须;皇帝睡觉的床称龙床,穿的衣服称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皇帝给女人怀的胎,称龙胎龙种,皇帝的后代,称龙子龙孙。
正是如此,中华神龙更是吉祥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龙的踪迹。中国戏剧曲艺、音乐歌舞、竞技游艺、武术健身、药物香料、起居用具、服装手饰、树木花草、书画票币、工艺美术、饮食瓜果、建筑名胜、招牌广告、人名地名等等,都充实有龙字和龙的形象。日常用语中,也有许多和龙联系在一起,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蟠虎踞、龙马精神、龙吟虎啸、乘龙快婿、藏龙卧虎、望子成龙、画龙不成反为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行等等,随便就可以找出1-2百条,多姿多彩的“龙”字画更是中华唯一最多最美的字画……读书人黄榜高中,称为跃龙门。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初五要赛龙舟。龙在中华神州,无时无地不有。
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寻根热,席卷全球。泱泱中华大地,一首《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歌谣,唱响大江南北,唱彻海峡两岸,唱红华人世界,永远不衰。
研究龙文化,关注龙氏族史,都是各朝各代永恒主题之一。
我们因姓龙而骄傲,我们为姓龙而自豪。
主持人:刚才这段<中华神龙>的文字,我们已写进家谱,大家回去慢慢品读。
在中华神龙这个龙的国度里,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我们侗族人口,在2010年有288万,大数300万吧,在全国排第11位,少数民族排第10位。语言——作为民族第一特征,我们侗语应在自已的家谱中有所反映。因此,我们编了一段《高银场汉赖风光》的快板,侗族也叫白话的文字,已记录在家谱,内容是讲石洞、皮厦、盆同、岑寸、各计、摆洞、圭广我们支族6地人文地理的事。这段文字有点长,这里就不讲也不唱了,大家回去看谱。但是,精简的侗歌,今天就非唱不可了。因为侗族能歌善舞,唱歌能自娱自乐,歌养心、饭养身嘛。唱歌还是我们第二交流工具,石洞是歌的海洋。今天,我们就唱唱几首《家谱发行白话与侗歌》吧
《家谱发行白话与侗歌》
……
请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回村当过皮厦村村长支书30余年的龙登奎、长老为我们演唱,大家鼓掌欢迎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