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姓名或手机号:   密码:   登陆      记住密码     宗亲注册

宗支简介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广南龙氏族谱

作者:龙政 发布时间:2013-05-01 未审核  点击次数:0 【字体: [复制链接]

 

 

 

 

 

 

 

龙氏族谱

 

 

 

 

 

 

 

 

 

 

 

 

 

 

OO五年十月抄印.

姓氏源流

龙(Lóng )姓是一个古老多源异流的姓氏,其说法繁多:

1.龙姓起源于“龙图腾”文化。远古时代,人们传说在溟海岛上有一种子有头有尾,有须有鳞,有四肢,能兴云作雨,能行空潜海,能耳听百里之声,目观千里之毫,且永岁不食的神异动物,远古大白皋氏时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物来崇拜,把龙作为本氏族的徽标。于是后人以龙氏为姓,《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白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2、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3、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

4、出自舜帝时的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后裔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在天水名望很高,故有“董父望出天水”之说。

5、出自帝尧后裔御龙氏。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史记.夏本记》载有,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6.龙姓是以官得姓。炎帝时,开始以龙纪官,称龙师。洪荒初起,文物未开,太昊伏羲氏,德合而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龙马负图,爰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而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制嫁娶,而重人伦,正姓氏以为氏族。当是时,共工为上相,柏重为下祠,帝河伯于上,诸臣分理于下。命朱襄飞龙氏遗书契,吴英潜士龙氏造甲历,大庭居龙氏治屋庐,浑沌降龙氏驱民害,阴康士龙氏治田里,粟陆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命青龙氏为春官,赤龙氏任夏官,白龙氏任秋官,黑龙氏任冬官,黄龙氏任中官。以后他们的后裔便姓龙了。

7、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8、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9、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综上所述,说明龙姓确实是一个古老而多源异流的姓氏。但在我龙氏家谱中,绝大多数都记载为“因官纳言,帝王赐姓”。

迁徙分布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

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

宋元时期,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四川和河南地区龙姓人口急剧减少,分别向湖南和江西地区迁移。这个时期,龙姓大约有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安徽,这三省龙姓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为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龙姓总人口的32%。全国形成了西部四川、东部赣皖两大块龙姓人口聚集区。

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明朝时期,龙姓大约有12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龙姓人口增长率超过全国人口增长率,这与西南其他民族龙姓的加入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龙姓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这两省的龙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龙姓人口约占龙姓总人口的44%,为龙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湘、鄂、桂龙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龙姓的人口已近280万,为全国第八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龙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280万,增长了23倍多,龙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龙姓人群的汉化有关。宋朝至今1000年中龙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贵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北、广东、广西、云南、重庆,这五省区市的龙姓又集中了30%。贵州居住了龙姓总人口的26%,为龙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贵州为中心的云贵川渝、鄂湘粤桂的两大龙姓人口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龙姓人口由东南部向西部、西南迁移是主流,龙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移动。龙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黔湘桂、重庆大部、广东西北、云南南部,龙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7%,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8%,居住了大约49%的龙姓人群。四川、云南大部、重庆北部、鄂赣粤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陕甘南端、蒙黑吉辽四省区连接地区,龙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o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7%,居住了大约34%的龙姓人群。

 

 

历史名人

龙纳言:龙族受姓祖。尧舜时人。 记载于《史记》[ 五帝本纪第一](汉·司马迁)。

 逢:夏之贤人因谏而被桀所杀后用为忠臣之代称记载于《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汉·班固)。

 穆:春秋人。记录于《孔丛子》〈抗志〉第十 (汉·孔鮒)。

 :夏朝末年人,贤臣,后被废弃记载于《春秋左传》[◇襄公元年。](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子: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猛将。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记载于《史记》[ 项羽本纪第七](汉·司马迁)

 德:两汉时期梁国人,专业琴师,著有《诸琴杂事》等书。记载于汉书 ●卷三十艺文志第十 (汉·班固)。

        :东汉太尉属吏,兵曹掾,主兵事。记载于《后汉书》 ●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南朝宋·范晔)。

龙丘高:东汉末吴国人,名士,著有《楚引》。

   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汉元寿(公元前1年)215日,东汉时,初任山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记载于二十四史系列·后汉书●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岱:字寿嵩,行才七郎。公约于南北朝宋齐时期由山西吉州(今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迁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洪口(今上高县镇渡乡苑新村),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殁葬于洪口添子冈(今天子岗)。

  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也。生于唐代,庄源龙氏始祖。记载于〈新五代史〉[卷五十六[杂传第四十四](宋·欧阳修)。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盐堆龙氏始祖

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宗麻:北宋元佑年间(10541092),生于江西吉安泰和县。1087出任浙江列校,后朝廷派兵抵绥宁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升为湖南宣抚处置度使,铁冲为家。卒后葬于湖南绥宁东山水口。

公:字沛寰,宋度宗咸淳八年壬申甲三月初六日时生(公元1273年),官福建泉州知府。元顺帝元统元年癸酉八月十六日申时没(公元1334年),享寿六十一岁。葬湘乡五都加后区塘泉湾老屋后,乾山巽向,配萧氏生五子,贵、道、兴、伯、仲,贵公居安化常一甲(今排门、正旗等村),道公居安化八甲(今苦竹、黄罗等村),兴公徙居新化,生六子,名“天德、天宝、天琦、天富、天应、天寿”今部分入居新邵、邵东等地,伯公入赘新化蔡姓,生四子,而有二子归宗,名象天,象坤,二子继蔡姓曰杏荪、兰荪,当时龙蔡二姓不准联姻就是这个原因。仲公迁居安化石磴铺,曾孙大禄公裔孙于清康熙癸未率部分入川,居四川安岳石竿场粮伦旁村(今赤云乡油坪村),而在龙氏五修族谱时,五大房没有统一修纂,但道公房完成五修后,曾派专人各房送谱一套,以连宗亲,一九九二年六修族谱时,贵、道、兴、仲四房共举义旗,统一派系,以图完整,而伯公房因种种原因没有统一修编,这是我时公子孙的一大憾事。

公在任福建泉州知府时,因国内战乱不息,明太祖朱元璋多次派人要时共举义旗,而时公以种种原因和理由没有就范,使朱元璋没有如愿以偿,而公同时也感到时代的压力,上疏给宁宗皇帝也没有得重视,于是心灰意冷,看破时局,便仿效陶渊明隐居田园,于公元1330年(至顺元年壬子)挂冠归隐于其兄时霖公生息之地湘乡洋潭石狮港铺。因公在上任时为官清正廉明,无私无畏,光明磊落,两袖清风,没一点积蓄,在临终时没有留下一点家当。后明太祖统一天下,初定乾坤就火烧庆功楼,而对过去没有归顺的官僚及家眷更是穷迫猛击,血洗湖南时为避时乱,贵、道、兴、伯、仲五兄弟分散家财,破玉认记,各携家眷重觅新区,另谋吉地,这就是五兄弟的后裔各居处一方的主要原因。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 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近天: 字飞,生于(1135),终于(1223),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后升南雄路剌史,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政绩彪炳,为世所颂。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亲领南雄珠玑巷九十七家居民迁徙粤中。

   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公:辛祖登至和二年进士。官酃县。生万公。登至顺元年黄榜。官陕西泾州府尹。生子、明一郎。明二郎。明三郎。弟兄幼孤。元朝末。干戈休息。明二郎。明三郎。仍回江西吉水岭口。明一郎。为来湖北。郴州。兴宁县。始祖创业田坊。祖孙相传。明一郎是现今湖南省资兴市龙氏开基业祖。

应能公: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 1522——1566 年) ,由湖南芷江大龙小塘溪外出,展转到今天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冲敏村孟杯开山谋生,尔后定居冷水(现在“水洞” ) 脚肖繁衍生息, 应能公为我支族自湖南入贵州天柱冷水脚肖的开基始祖,其本人生殁不祥,安葬于冷水客寨各正,至今古墓尚存,后裔族人于 1989 的清明重新竖了新的墓碑(碑文:应能定居冷水脚肖迄) 今已有 400 多年,15 代人了。现有 180 多户,近 900 人。

龙起雷:字时声,侗族,明朝五开卫(今贵州黎平县)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举人,次年进士。他是黎平的第一个进士。他也是贵州侗族中的第一位进士。历官江西清江县知县、南京大理寺(明朝中央审判机关)少卿等。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弹劾首辅(内阁大臣)赵志皋等人,因得罪当权派吏部尚书李戴,被李戴废除大理寺卿官职。从此还乡,“淡泊自安,无所请属。”他与史龙起春、龙起渊等文行并有声,时称“三龙”。《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

龙遇奇:字紫海,号才卿,九保(今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人。生于明嘉靖丙寅年(1566)。幼颖敏,好读书,承父母教习,博读经史。少年入县学,20岁即以优异成绩而举秀才。明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九年(1601)登进士,殿试三甲。由通政使观政,授任浙江金华县知县。任期届满时,因政绩斐然而调京城,先后被派往陕西代巡边关,补任扬州,巡按三秦、两淮,后调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龙遇奇奉命巡按三秦时,察知宦官梁永,以“莫须有”罪名,诬陷贤令满朝荐下狱。秦民伸冤,他不畏权贵,特上《救满朝荐疏》。疏上,明廷下诏为朝荐冤狱平反,同时,秦数百人冤假错案,亦得以平反昭雪。在巡视两淮盐院时,针对盐政积弊太多,他决心整顿,条陈数千言纲要,均被朝廷采纳。自此盐政大振,对盐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人民生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龙遇奇热心教育,致力于创办书院。在扬州任内,捐俸买田,创办维扬书院,聘请当时名儒冯少墟为书院主讲,自己执礼甚恭。及老辞官告归,又于新城创办郑溪书院,亲手制订书院学规,撰证学绪言四十则,邹元标为之作《郑溪书院记》。

晚年,他专研理学,且交游甚广。初从王奉常等人游,后与当时东林党首领之一,吉水进士邹元标等名儒相交甚笃,常往来于青原讲院和白鹭书院,相互切磋,学名益著。撰有《圣学启关》、《三秦慎献恤疑录》、《按淮疏草》、《仕隐霞标》等,惜今均已散佚。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三月,病逝于塘南家中。

  公: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武陵郡思敬堂,进士,明朝洪武年间任北平良乡县、乘县正堂,河南省怀庆县正堂,户部左堂,南京都监御史,后勒封广西汛州府台而落籍桂平,子孙分居桂平、平南、藤县、武宣、两广等地,绵延繁昌。公与妣李氏合葬此吉穴,形如仙人仰睡。本山坐壬向丙兼子午。

大禄公:邵东龙氏伯高公下70通方公下34大禄公下23代,仲华支。

   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从云清末广西龙胜人,字禹门。侗族。廪生。光绪十八年(1892)虽已六十多岁,仍为首呈请广西巡抚,要求“土童”应与“客童”一样,也在龙胜厅收考;获得批准。从此,“土童”免受远赴义宁县参加考试之苦。能诗文,有作品被<<侗族诗选>>收录。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1814-1858):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 《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赓言:字赞卿,号蜕庵(18531940),自号学圃老人。江西万载株潭凫鸭塘(今红星村)人。他自幼聪敏好学,而立之年颇有长进。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安徽望江、宣城、桐城、灵璧等县知县,湖北安陆代知府,随州知府等职。1901年任辛丑科江南同考官,协同朝廷大臣的正、副总裁评阅试卷。辛亥革命后免职,赴上海任教。 1935年回万载县。1937年筹编《万载县志》、任纂修,费尽心劳,于1940年付梓刊印。他一生爱好诗文,著作颇多,主要有《劝农小识》、《游历日钞》、《蜕庵诗存》、《避地诗存》、《避地词存》、《城居诗词续序》、《一孔录》、《抱残守阙斋文编》等。194012月,移民万载马步乌溪壁而卒。终年87岁。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宗学:少年时就学习武术,曾得到高憎指点,武艺超群。清朝康熙年间(约1661年),湖南宝庆武岗一带战火纷飞。当地的龙氏宗族为了避开战乱、保存后代,特安排龙宗学跟随他两个哥哥(龙完尧、龙宗舜)背井离乡,当他们走到三省交界的地方(名叫江口),就分道扬镳了。龙宗学进入贵州,当他到达独山时,深得当时独山州蒙钿上司的器重,交益很深,结为“八拜之交”。始祖为了避开战乱,为了子孙代代繁荣昌盛,所以到处寻求“世外桃源”之地。最终在清朝康熙五十三年,他与结义兄弟氏邹子富,在离独山县城东方向的六十多里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四周崇山、峻岭,悬崖坎壁,群山环抱,树木成林,古树参天,方圆面积七十多方里。那叫“桐里庄地”,即是现在的甲定乡紫林村一带。那里,种蓝靛(染土布原料)而资,采蕨而味,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草之茂,可以牧马牛;泉水清可以饮香水。那里,官吏之所不至,盗匪无处藏身。那地方,烦抑之不闻,奢侈之不尚,居于此者,若置世事为于不问,真是“桃园仙景”。我始祖与邹子富共同跟蒙钿土司买下《桐里庄地》,年纳丁粮六斗,标据统填“龙、邹”二姓。《桐里庄地》界线为:东抵利散山,南抵打年河,西抵达里山,北抵甲西河。此地是我族发源之地,龙宗学是我族贵州独山龙氏(桐里庄地)(三块田)系的始祖。

高学公:雍正五年入川,乾隆六年携五子来屏,现葬于屏山县龙华镇龚家山祖坟山高学公焦氏同葬龚家山大坪上下二棺。此公为现四川屏山县龙华龚家山龙氏开基始祖。

龙大道:(19011931),原名龙康庄,侗族贵州锦屏县人。

龙大道从小学习认真刻苦,在家乡读完小学后,赴武汉、南京等地读书。后又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3年,龙大道进入上海大学学习,他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龙大道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更为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1926年回国,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他深入工人群众之中,多次组织发动罢工斗争。同年10月—19273月,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19273月,上海80万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龙大道同周恩来一起战斗,协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起义胜利后,龙大道任上海总工会经济斗争部部长。

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肆意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龙大道受党指示到武汉从事工人运动。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和刘少奇、李立三、林育南等同志在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工作。6月,参加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通过了他主持起草的《经济斗争决议案》,决议案明确提出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要靠政治斗争来保证,工人阶级应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支持农民获得土地的斗争,应建立可靠的工农联盟。

正当湖北的革命如火如荼展开时,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8月,龙大道发动汉阳兵工厂的工人大罢工斗争,不幸被捕入狱。后组织越狱成功。

1928年起,龙大道先后在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江苏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龙大道被调回上海,担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当选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不久,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出现,特别是193117,王明通过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掌握了党中央的领导权,使新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统治了全党,龙大道和何孟雄、林育南等以党的利益为重,与王明教条主义者进行了坚决斗争。

1931117,何孟雄、林育南、龙大道等分别在上海东方旅社(现南湖旅社)31号房间和中山旅馆6号房间开会,研究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问题。由于叛徒出卖,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了龙大道、何孟雄、林育南36人。先拘禁于老闸捕房,不久,被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面对敌人的法西斯暴行,龙大道等共产党人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与敌人顽强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27,龙大道等24名革命志士,被残暴的敌人秘密杀害于龙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大道等24位烈士的遗骨被移葬于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学习

龙鸣剑:原名骨珊、字顾三(顾山)、别号雪眉(18781911),汉族,四川省荣县五宝镇人。光绪秀才,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民主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在日本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四川省谘议局议员,组织四川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病故。

龙国桢:原重庆永川万寿乡人,民国进步官员,留学日本。1912年,四川都督府建立,任都督参赞、高等审判厅院正,1914年起先后任安徽高等审判厅检察长、贵州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检察长、总检察厅检察长、四川高等法院院长、刘湘21军顾问、四川省政府考试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政府统计室兼综核室主任等职,为官正派,1946年赋闲家居。解放后,加入民建,任相辉学院教授、重庆文史馆员。

龙 潜:(公元19131992),江西永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独立团、军委直属队、军委干部团特派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阴城防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教导师政治委员,南京市公安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龙飞虎:(公元19151999),江西永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六师第七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进征赣南、回守井冈山、攻占长沙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科员、科长等职,长期从事中央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任周恩来同志随从副官,负责警卫工作,胜利地完成了任务。19458月,毛泽东主席率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负责谈判期间的警卫安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任毛泽东主席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保证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1947年起,先后任中央纵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二团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师副政治委员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睢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对福建沿海的海防建设有重要建树。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71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龙开富:(公元19081977),湖南茶陵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编入工农革命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政治部通信排长,中央军委警卫团连长兼连政治指导员,红以军团炮兵营政治委员、军团第四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商业管理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后勤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补代表,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723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龙书金:(公元19102003),湖南茶陵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参加农民赤卫队,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政卫连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副支队长、团长,山东纵队鲁北支队队长,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第七团团长,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副师长等职,带领部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宗家、侠河村、王家楼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参加了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平津、渡江、湘赣、广东、粤桂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海南岛解放后,他历任军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某军军长、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东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警备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他坚持从严治军,为加强部队的全面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和巩固国防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416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龙炳初:(公元19141975),江西莲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四十九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特派员,第四支队政治委员,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副政治委员,第九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五师第十五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天水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51224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龙振彪:(公元19142000),江西永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报务员,第六军团电台队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电台队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师电台队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圆满完成了无线电通信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电台队长,湘赣川黔省电台队长。组织所属人员高标准地保证了作战、谈判等任务的通信联络畅通。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电台队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通信联络处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领导通信人员出色地完成了西北、东北战场特别是西北战场的作战通信保障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学校、高级通信学校校长,通信兵学院院长,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等职。为我军通信兵现代化建设和通信兵院校的创建、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927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龙道权:(公元19132000),江西永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通信员、宣传队长、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营政治教导员,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第一○二团特派员,第十三师特派员,红五军团保卫局第二科副科长,大金省保卫局代局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保卫部第二科副科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三团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率领部队多次参加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第四旅政治委员,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大同、正太、青仓、保北、清风店、察南、平津、太原、扶眉、陇东等战役战斗和解放兰州、宁夏之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是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217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龙福才:(公元19091965),江西永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参加少先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第九师机枪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战斗。1932年任红三军第九师军医处政委、参加了兴国、水口、草台岗战斗。1934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直属队总支书记,1935年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卫生部政委。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到红军大学学习,后在抗大校务部担任总支书记、指导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四后方医院政委、八路军卫生学校政委。1939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考察团干部室组长。1940年任延安军政学院大队指导员。1941年任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年底任警备旅代政治委员。1944年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委,领导了忻州土改工作。1948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七纵队第十二旅政委,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七军第二十师政委,参加了著名的晋中、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7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

1955年 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5922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龙天武:(公元?~1983),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抗战时期,历任团长、旅长、新编第六军第十四师师长等;1947年冬,任新编第三军军长等。1949年,龙天武逃往台湾。19833月在台北病逝。

龙 韬:(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防部高参。

龙 矫:(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整编第七十三师副师长。

龙幕韩:(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三十六师师长。

龙叔平:(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整编第六十六师第十三旅参谋长

龙国钧:别号泽庶1906-1974,湖南长沙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上海复旦大学肄业,中央学校第六期通信科,北平清华大深经工科,陆军大学正规班第十七期毕业。1929年后历任参谋、团副等。抗战后任兵工署武汉兵工总厂技术员、课长、军令部科长、参谋本部参谋等职。19427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参谋处作战科科长。1943年任中国陆军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次年改任新编第三十八师参谋长,参加印缅滇抗战诸役。1947年任第三十八师副师长,1948年任新编第七军少将参谋长。同年10月在长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后任沈阳化工学校,长沙轻工业技术学校及广州轻工业化工学校教员。1974530日在广州逝世,著有《长春解放经过》等。

龙榆生:名沐勋,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1902-1966),江西万载人。前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1952年至1956年在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任主任。早年曾师从近代著名学者陈衍,又为朱祖谋私淑弟子,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1933年在上海创办《词学季刊》,任主编。1940年在南京创办词学刊物《同声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其词学论文发表在《词学季刊》、《语文教学》等刊物有数十篇。其专著有《东坡乐府笺》、《唐宋名家词论》、《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出版。后将其合编为《词学论丛》(第一集)。另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辑录前人论词资料,则有《大鹤山人词话》、《近代名贤论词遗札》、《词论零珠》等。其自作词,有《风雨龙吟室词》、《忍寒庐词》,词风颇近苏、辛。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龙永图:19435月出生于长沙

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1973年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78年到

1980年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担任外交官,后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任职。

1986年奉调回国,先后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经贸部国际联络司司长。

1993年调入外经贸部工作,2002-2003年初担任外经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20031月至今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1992年开始,龙永图介入中国复关谈判。

19972月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负责贸易谈判及多边经济与法律事务,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200111月,中国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龙永图这位中国入世的功臣,以他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2003年初,龙永图辞去了外经贸部副部长的职务,出任非官方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致力于让博鳌论坛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论坛,成为全球研究亚洲问题最权威的智囊机构和高层次的对话平台。2003年底,龙永图被评为央视2003年度经济人物。

 

 

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2、堂号
    
  世师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号皆源自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来鹤堂:出自宋代龙镯的故事。龙镯,字琢成,宋太祖建隆年间由乡举授州太守,其政绩受州人拥戴。一日有群鹤飞下,自早至晚不去,州人绘来鹤图以感恩德。龙镯后人遂以"来鹤"为堂名。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始祖龙近天。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未尝无所遗也.故曰遗安。 
  此外,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陵堂”、“天水堂”、“纳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

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

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

龙氏历代宗派

    龙氏宗派各地有所不同,约有100多个派系,我宗属龙氏中州派(河南辉县),有30字,中州即中原。今河南一带,龙氏在河南卫辉淇县产生的字派,达千年之久,仍原原本本使用,故称中原(州)原派。老宗派和铁冲宗派与之较为接近。

中州派:宗嗣兴道怀 欲令建表翁 宝殿文武秀 再政通光明  颜定便远志 汉奇甫艳均 

老宗派:宗嗣兴道怀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

         

幸彦从                             

铁冲派:    道怀宝(宪)   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令建

顺嗣兴            殿                 

       

表翁颜定   远志汉奇甫艳均

        便

 

 

 

 

 

 

 

 

龙氏历代住地

 

南京应天府黄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

河南河东卫辉淇县(今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和鹤壁市淇县)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白沙驿(中龙乡黄沙村、沙村镇沙村)

湖南常德府桃源县花园(黄石镇花园村)

湖南靖州草敬寨(即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飞山寨)

湖南绥宁县东山铁冲(今绥宁县东山侗族乡)

湖南沅州白毛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

湖南会同县东清溪旧寨红花园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广南龙氏族谱

居卫辉府淇县又分发楚南一支:

一世祖:龙采谦,字启儒,行三,应天府黄池县人,宋英宗九年治平末岁任浙江县令(会稽令),任三年,政清民和。宋神宗时迁居河南卫辉汲县。后发迹淇县、获嘉县等处各志不叙也。妣黄氏,所生二子,长禹官,次禹甸,字相临,妣朱氏。

二世祖:龙禹官公,字相丞,妣罗氏,公随父任会稽,后复居卫辉府汲县,因公娶金山县令罗公胜万之女为室,公自卫辉府偕妣罗氏亦赴金山任也。未几,吐蕃入寇,夏人叠虐,海内流漓,民无居所。罗公力辞乞休,公随岳父同往河东蒲坂县寄居。罗公系江右卢陵人氏,复随岳父又入吉安,公择地而居,自此以此为家。公生五子,长宗麻,发迹绥宁,次宗朝,发迹常属,三子宗灵,字侯爵,妣赵氏,无嗣不稽,四子宗廷,发迹会邑,五子宗旺,发迹沅属,皆成立于泰和焉。其时运际,沧桑勦除,吐蕃入内,人唯武功尚焉,我公秉性英敏,雄才可嘉。元丰四年,升任南昌节制副使,治阵临戎,屡建奇功。至哲宗元年,内卿高太尉,敬其贤升调黔省以镇苗民,一年之间,苗疆已清。未几,南蛮旋又作乱,军民受害,内阁司马光、范纯仁同奏,黔省与楚为邻,今苗疆畏服者,武臣龙禹官是也,盍调以服之,上准其奏,即调升湖南安抚招讨使,我公临楚恩威并施,楚人怀德,南蛮畏服之,一岁之后,南蛮悉平,坐镇常属之桃源,公偶得疾,奏以乞休,自桃源归常仅五个月,哲宗之丁卯岁八月初八午时卒于府上。

上闻赐葬,即招其子袭其职,时祖宗麻公已任浙州列校,特恩诏满祖宗旺为营留守,经略未几,南蛮复又旋行倒逆。内卿高太尉、内侍罗典协奏,其南人怀德者,禹官招讨也,仍召其子宗麻以服之。吾祖宗麻公出师边外调离浙州,升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由长、衡、永、宝、岳、常、辰、沅等处行营,至黔阳县住三个月,三弟宗云卒焉。吾祖宗云好读兵书,御侮有法,临阵兄多与其商。其卒,兄弟涕泣哀痛甚悲,其时以手足情伤,军务烦多,命弟宗朝辞官共理,并归清属麻祖自黔阳上清,黔省边界已平,归旋从沅、黎交界平息清水等河,至沅属之大,龙命弟宗旺坐镇以守之,宗旺以德服民,群苗各安耕种,遵其教化,由是风移俗易,民风丕变。麻祖行营抵靖路为营,屯扎草藨寨下,两年之内,靖属苗、峒尽皆平服。复移营入绥宁县等处,至东山一年之余,忽然营中寖疾,即奏乞休,上闻即调节度使杨经、沈异二人以监军队。公上同太母罗氏,妣陆氏暨家人悉归于铁冲之地,以为寄寓焉,公居半载而卒,历任南楚而落矣。时哲宗壬申岁孟秋月之朔三日是也。

上闻赐葬,即召其子袭职。四世祖望霖公持恩诏为山西列校,以边外效用。三世二祖宗朝公,妣方氏,公于哲宗之乙丑年得中河南府之进士,至庚午岁秋季任吴县丞议郎,才学兼优,政简刑清,重士崇儒,训课不倦,吴邑文教得振。因兄病故,致仕归家,临行之期,吴邑绅民送钱行者,竟至三日方始出城,复归桃源,迎太母仍赴绥宁县之铁冲同居焉。三世祖四世祖宗廷公,妣周氏,父没六年而中于江右之进士,时在哲宗之癸酉岁也,是岁冬月,太母罗氏寖疾,至十一月初七日,卒于铁冲,云游四散,于次年正月开吊,后即调服阕后。宗朝、宗廷、宗旺训诸子侄曰:应天府河东卫辉泰和等处地方,皆先人所住之祖基,岂不怀归,迄今数十余年,祸乱已极,城乡到处皆为战场,众多生民受害不浅,绝灭宗嗣者不知几何也,然南楚山川秀丽,厥田惟中,虽是蛮邦,未尝不可以教化,各择其地在斯乎。时宗麻公已故,其子望霖袭职赴任,妣黄氏所生二子,长龙莹,妣游氏,次龙喜,妣游氏,住于铁冲以为肇基之地焉。三世二祖宗朝公自铁冲偕秦氏方氏二妣复归桃源择红花园以为住基焉,公生一子,名龙颜,字绍渊,妣廖氏,以发迹于常属焉。

宗廷祖复阕时哲宗之丁丑岁,任江夏县宣教郎,历任四载,风清弊绝,其时金主亮逞势乱入中原,官民不安。徽宗二年致仕归家,道经会同,见绥宁风景不如会同,因自铁冲偕周氏移居于会同东清溪旧寨红花园住焉,所生二子,长名霖,妣秦氏,次名专尉,妣费氏,以发迹于会焉。满祖宗旺,偕妣陈氏自铁冲复归大龙寓焉,公生一子名鳞,妣马氏。

[大宋理宗绍定二年(1230年)蒲月上浣之吉日分四大支]

我族龙氏支分四大系,叙先人作之,其盛数代,望隆海宇,郁郁乎,三楚之龙,诚硕大家族矣,然赖我太祖采谦公,二世祖禹官公父子,景运以开先也,其在哲宗九年内,靖属苗民复猖獗,正月元旦夜,帝梦朝罢见武臣龙禹官身着甲胄,手持干戈,以讨苗民,正月初八,帝宴群众臣,于集英殿将梦谕众臣,内有高太尉、罗典二臣出班奏曰:哲宗二年,武臣龙禹官,皇恩调其为湖南招讨使,卒于南楚,其子袭职复镇于南,父子相继卒于任上,恐他英灵卫国以报皇恩,亦未可知也,现有节度使杨经、沈异以任监军,尚未奏苗民之熄也,此乃属之梦事已浸矣,其时苗又逆,命杨沈督兵力战,苗势愈炽,一日于营中,二人各梦招讨之子,名宗麻者手执干橹,欲杀尽苗民,平明交合,是日风云大变,雨雹异常,杨沈出师,战无不胜,异哉!苗乃自行残杀,自来归服杨沈,深叹为奇,乃曰此真是神助也!备其事以奏明于朝廷,上览其奏,见与己梦符合,即准其奏。

哲宗十年十一月望三日,勅封二世祖禹官公为天封德圣显灵扫峒大王,勅封三世祖宗麻公为天威德胜扫峒大王,其妣罗氏封为夫人,与子之后而灵,爽日甚率服之,苗民复行猖獗,自显灵为女将,即将所征之处,遍峒苗民疾病而死。

哲宗十一年十一月,杨沈二人又备事以奏,特恩又诏封罗氏太母为宣诰命大王夫人,勅立庙祀,始建于绥邑之东山。呜呼!此乃吾祖吾父尽忠我朝,屡有大功,为苍生功在万世,非独著于一时矣!泣思疆场,对阵血战,冰霜寒更,水露不知几多,战事迫切也,卒能保身,君而臣职。

三世祖:龙宗麻,字玄爵,南平侯,随父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平定长衡永宝岳常沅靖等地,不二年苗民感服,移营绥宁东山,寝疾乞休,遂家铁冲,为东山始祖。宗祠建于东山。妣陆氏,所生一子,名霖。

四世祖:龙霖,字沛田,持恩诏为山西列校,以边外效用。妣黄氏,姑之侄女所生二子,长名莹,次名喜。

五世祖:龙莹,字文洁,妣游氏,所生二子,长方阳,次方亨,受苗害,亨无嗣。

六世祖:龙方阳,字照山,妣方氏,所生三子,长仁宗,次仁珩,妣马氏,无嗣,三仁睿,字从川。

七世祖:龙仁宗,字瑞珍,妣李氏,所生三子,长欲升,次欲云,三欲腾,又名儒善。

八世祖:龙欲升,字鹏远,妣宋氏,公生二子,长致平,卒于云南,次致典。八世二祖:龙欲云,字鹏九,妣朱氏,公生一子,名致亨。八世三祖:龙欲腾,字鹏万,妣杨氏,公生四子,长令高,次令宝,三令权,四令贵。

九世祖:龙令贵,妣李氏,于明末天启三年(1624年)癸亥岁迁移粤西开立蒙洞寨谨之盘田寨以为住基焉,至崇祯十年(1638年)丁丑岁又移下龙坪半江寨追(地名)居住,葬蒙洞大江,妣李氏亦葬大江。公生一子,名建彪。

十世祖:龙建彪,妣石氏,公生二子,长引贵,次引保。彪公及妣俱葬蒙洞大江。

十一世祖:龙引贵,葬寨追,妣石氏葬冲知度伦。公生三子,长翁田,次翁保,三翁千。

十二世祖:龙翁田,葬龙坪夹江,妣吴氏葬龙坪寨头大路旁荷叶形。公生一子,名和富。

十三世祖:龙和富,葬独车界,妣吴氏葬龙坪寨头大地。公生二子,长定光,次定彪。

十四世祖:龙定光,迁移龙坪居住。葬寨追,立坟,妣李氏亦葬寨追。公生二子,长老登,次老良,长无嗣。

十五世祖:龙老良,妣杨氏,俱葬寨追,公生二子,长银发,次银团。

十六世祖:龙银发,葬寨追,妣吴氏葬龙坪水城峦山。公生四子,长志堂,次志登,三志明,四志通。十六世二祖:龙银团,葬龙坪水口城峦山,妣亦葬在此,公生一子。

十七世祖:龙志堂,妣吴氏俱葬龙坪夹江,志登葬度伦,妣粟氏葬冲知。十七世满祖:龙志通,妣唐氏葬蒙洞大江。志通公因佳人早亡,移下广南夹江居住,至此续娶蒙氏,葬夹江寨尾。公生二子,长汉渊,次汉高。

十八世祖:龙汉渊,葬夹江寨尾,妣吴氏。公生三子,长老秤,次宗海,三老岩。

十九世祖:龙老岩,葬夹江水口,妣石氏葬满宗山。公生一子,名成秧。

二十世祖:龙成秧,葬满宗山。公生四子,长老赵,次宗官,三宗佑,四老蚕。

二十一世祖:龙宗佑,妣石氏,满宗山合葬。公生四子,长四桥,次老善,三老太,四老丢。

二十二世祖:龙老善,葬夹江水口,妣石氏葬满宗山。公生二子,长文朝,夭亡,次均斌。

二十三世祖:龙均斌,职授登仕郎,正妣吴氏葬夹江水口立坟,二妣石氏,三妣吴氏,俱葬满宗山。公生二子,正妣一子,名云从,三妣一子,名澍春。

二十四世祖:龙从云,大清桂林府郡庠生,又中华民国龙胜县参议员。葬夹江寨尾,妣蒙氏,葬满宗山。公生二子,长变光,次献瑞夭亡。二十四二祖:龙澍春,葬满宗山,妣石氏葬夹江寨尾。公生三子,长官福夭亡,次济光,三济飞。

二十五世祖:龙变光,妣石氏,公生四子,长建兴,次定兴,三延兴,四继兴。二十五世二祖:龙济光,妣胡氏。二十五世三祖:龙济飞,葬夹江寨尾。妻:石运香。公生一子三女,长子龙兴德,又名龙颜,长女龙兴云,又名民娥,二女龙兴媛,又名月娥,三女龙兴花,又名翠娥。

二十六世祖:龙兴德,又名龙颜,葬夹江寨尾。妻:王西英,公生二子,长龙政,又名建军,次龙威,又名支柳。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文章评论
宗亲:龙敬伦 于:2017-03-18 16:06 评论。

请问龙政宗亲,龙胜龙氏的辈分排序如何?龙氏宗祠现在何处?宗祠内有否辈分排序的诗?望告知。谢谢

  • QQ群名:龍氏在仪陇
    群号码:701881735
    发布人:龙睿
  • QQ群名:龍氏在北京2
    群号码:570567273
    发布人:龙睿
  • QQ群名:安徽龙氏一家亲
    群号码:111681648
    发布人:龙德明
  • QQ群名::龙氏家园
    群号码:2629867204
    发布人:龙召东
  • QQ群名:渝南 龙氏宗亲联谊网
    群号码:2629867204
    发布人:龙召东
  • QQ群名: 渝南 龙氏宗亲联谊网
    群号码: 2629867204
    发布人:龙召东
  • QQ群名:渝南 龙氏宗亲联谊网
    群号码:(2629867204
    发布人:龙召东
  • QQ群名:汝城龙家自然村联络群
    群号码:389766640
    发布人:龙国平律师
  • QQ群名:龙氏宗亲(寄乔公支系)
    群号码:367022473
    发布人:龙志锦
  • QQ群名:龙氏在湖北
    群号码:165662161
    发布人:龙刚+湖北
  • QQ群名:龙氏家族群
    群号码:297729055
    发布人:龙大湖
  • QQ群名:龙氏服务平台
    群号码: 65589505
    发布人:龙云华
  • QQ群名:醴陵均楚龙氏
    群号码:286141974
    发布人:龙文武
  • QQ群名:华夏龍氏(江西群)
    群号码:226451359
    发布人:龙美才
  • QQ群名:真武桥龙氏修谱会
    群号码:181621474
    发布人:龙坤明
  • QQ群名:龙氏在上海
    群号码:11715440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宗亲在广东
    群号码:17251315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粤*桂]
    群号码:16327160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山东
    群号码: 108591550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群 (桂平市)
    群号码:371676337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人员 (茂名)
    群号码:39880458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奉节)
    群号码:38672054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四川2
    群号码:10785017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遂宁)
    群号码:45341028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百色)
    群号码:37268219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潼南)
    群号码:125532350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大方县)
    群号码:30656820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宜宾兴文龙氏
    群号码:33709519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家族 (柳州)
    群号码:31604562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肇庆)
    群号码: 42669474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恩施)
    群号码:45290960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天鳌公后裔家族群
    群号码:52727143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武陵堂 (秀山)
    群号码:10726234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子孙 (黄平县)
    群号码:31113196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宗亲(安顺)
    群号码: 16164023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家族(贺州)
    群号码: 9971750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一族(湛江)
    群号码:5691853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清远)
    群号码: 44672999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南宁)
    群号码: 44580550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璧山龙氏2
    群号码:62105355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毕节)
    群号码:53157943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钦州)
    群号码:438104560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宗谱 (天柱县)
    群号码:479697464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宜宾龙氏家族群
    群号码: 16265694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家族(平南县)
    群号码: 17643401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总群(桂林)
    群号码:49553226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武陵堂龙氏家族(秀山)
    群号码: 497797810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宗族 (恩施)
    群号码:16507251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在北京
    群号码: 32926097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雄起(郴州)
    群号码:7032071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四川渠县(龙氏家人)
    群号码:31645243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文化研究会(永州)
    群号码:19485626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中华龙氏家族(黔东南)
    群号码: 18208443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黔南龙氏家族群
    群号码: 15157135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中华龙氏商会
    群号码:9538859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湛江
    群号码:14162507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宜春)
    群号码:11365980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井冈龙氏
    群号码:11701756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来宾)
    群号码:28291205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汉源县龙氏联谊群
    群号码:29102377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欢迎您 (六盘水)
    群号码:471235845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全国龍氏一家(百色)
    群号码: 224770920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寻根问祖交流群
    群号码:55439336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广东
    群号码:17251315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交流群(凯里)
    群号码:26145745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重庆云阳龙氏
    群号码:12127472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天柱)
    群号码:5832078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武陵龍氏 (贵港)
    群号码:39778397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广东廉江龙氏
    群号码:47867924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玉林)
    群号码:227986595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琮派智公后裔群
    群号码:31739867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中华龙氏网
    群号码:88239055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湖北建始龙氏家族
    群号码:13694305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广西
    群号码:7639771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湖南
    群号码:4716438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在重慶
    群号码:69827774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贵州龍氏家族交流群
    群号码:24504387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宜宾龙氏宗亲理事会
    群号码: 10728651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贵州黔东南龍氏家族
    群号码:51435106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在四川
    群号码:10413498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神州武陵龙氏后裔 (佛山)
    群号码:41793764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家族
    群号码:1690702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宗亲群
    群号码:25638869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华夏龙氏QQ群
    群号码:994362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吴川龙氏宗族
    群号码:115278114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全球龍氏 寻根问祖
    群号码:6949320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族
    群号码:9063946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龍氏禹官公后裔群
    群号码:121601802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龙氏家园
    群号码:42341386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中華龍氏家族
    群号码:164777133
    发布人:龙氏家园
  • QQ群名:华夏龙氏宗亲联谊会
    群号码:185027196
    发布人:龙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