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氏宗族历史源远流长,宗派繁多,来历各异。有在“湖广填四川”时迁来的琳公派系。多数是琮公派系后裔,因受“赶苗拓业”之苦,在300多年的战争中,先祖们为避战乱,为保全孙子后代,纷纷从湖南、贵州等地迁来此地。隐居于秀山坝子周边山高路险、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土地贫瘠的崇山峻岭之中,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他们每到一处定居,繁衍后代到一定人数时,又要分支迁徙他乡,另立字派。于是就形成了聚族而居的各个人数不多的自然村寨,杂居在土汉民族之间。19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有少数人迁往贵州。由于先祖们长期过着艰苦的躲避迁徙生活,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几无历史名人,各宗支也几乎无谱,即使有谱也在“文革”中毁掉,这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不便。本概况中多有疑点和疏漏。据初步调查,秀山龙氏共有31个宗支,分布在50多个自然村寨中。所有龙氏宗族均为武陵堂,苗族。宗族现有人口10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又纷纷向城镇迁居。有不少龙氏聚居的自然村寨正逐渐消失,原本保留的苗族文化习俗也随之丢失。
2013年7月,在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重庆分会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重庆秀山龙氏宗族分会。联谊会的成立,是我秀山龙氏大家族的一件大喜事,给我们弘扬龙文化、重新修定龙氏宗普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经费保障,为我龙氏宗族共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理事会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调查,搜集了第一手原始资料,撰写了秀山龙氏各宗支的概况。
1 保安凉水井宗支
始迁祖龙虎军,由湖南花垣麻栗场尖岩老家迁来。据传,四弟兄分家时将一只盘子打成四块碎片,一人拿一块以作今后相认的证据。虎军公迁到此地帮李家打长年,然后当李家的上门女婿,又聚二房王氏。虎军公逝后葬于椅子山,有碑。两房后代分家时,长房住凉水井老屋,二房迁到干溪,干溪支又分支到保安大锅粑溪、小锅粑溪和里仁大油方,现共有五个自然村寨聚族而居。清光绪年间,龙文化任族长,在凉水井主持修建了龙氏宗祠。1947年,龙昭凡(又名龙子军)任族长,再次招集了湖南花垣、里仁上川、涌洞岩纳溪、老安坡、大面坡、山岔溪、干川水源头及酉阳后溪等龙氏家族在此合族,并统一了字派。解放后,宗祠和龙文化的房子被改为学校了。学校经过几次修建,所有老屋都被拆除了,现在唯一留下一块纪念碑,已被打继成两截。在族中老人们的要求下,学校把石碑用水泥接起立在围墙边,碑文模糊不清,大致如下:
恭闻
恩莫大于水土,德无过于君亲。忠则感乎天地,孝则动乎鬼神。三教之中明其理而报其先,五常之内慎其中而追其远。此地凉水井泉源虽小妙用莫测,灌溉千亩之良田,既济合境之群生。肇自显祖,遗之父辈,於是知恩有自报答无由。每逢朔望之辰恭就井泉侍俸香登一诚 许修设。三元庙宇,九玄宗祠。 命竭力勤修系将榨房一所永作祠堂香灯之资,焙植先灵庶使。
香灯永传,祭祀常兴,监立家训,各宜谨守家训,勿自盗用, 以示减伦自干阴律,慎之思之。云是为序。
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寅 龙文化 文图 文壁 文峰 公立
此宗支现有人口980多人,老字派歌:
再应朝宗永世长,文新焕跃远家邦,明良友庆乾坤定,忠孝仁贤万代昌。
龙文化任族长时改为40字的字派歌:
现章开景运,立本正家帮,发守超先策,朝应永世长,文星焕跃远,刻绍祖德光,心源崇汉代,大启乾道昌。
龙昭凡于1947年组织合族时,重起40字新字派歌:
绍启由官纪,云崇树大明,作艳虞志显,伦助猛源金,德立知书盖,才长治国平,祖宗余策厚,万世继承荣。
这三个字派现在都在用,“跃”“官”“景”合为同辈。本支主要习俗有“五月年(羊马节)”、“祭家仙”、“抱菜节”、“拖秧船”等。
讲述人:龙焕鲜 龙跃仙
2 里仁上川龙家寨宗支
听说由湖南花垣麻栗场尖岩老家迁来。始迁祖及之后两代先祖名讳未详。第三世祖龙化、龙武由龙池茶园迁到涌洞庙坝,因躲避大汉族的追赶而迁到里仁上川.弟兄俩曾被酉阳州府聘为保朝武师,逝后葬于里仁老鹰村小地名老鹰嘴。留有遗物铁衣铁帽,文革中连同族谱、石碑一起被毁。现有名可考的从国字派起,长房国元、二房光(国)星,但未知是谁的后代。弟兄俩分家后,国元住上川老屋,光(国)星迁到涌洞岩纳溪龙家寨,岩纳溪又分一小支到龙洞水。现有三个自然村寨聚族而居。本支现已发展到“应”字派,有人口620多人,字派歌:
国(光)昌胜秀代,地灵(林)启俊英,乾德应鸿泰,佳兴吉玖贞。
1947年与保安凉水井宗支合过族,这两支的习俗完全相同。
讲述人:岩纳龙启初(退休教师) 上川龙俊付
3 涌洞三岔溪宗支
廷公后裔。据1986年重修宗谱记载:“伯高公第76世孙,龙再舞,生于康熙45年(农历丙戌年、公元1706年)3月初4日,往四川省成都府秀山县三岔溪住。”再舞公由贵州天柱县高浪镇小归村迁来此地,披荆崭棘,刀耕火种,开基建业。卒年及葬地未详,配吴氏,生二子,正璞、正宝。本支现已发展到伯高公第86世“明”字派,现有人口120多人。现有博士一人,龙拥军,任贵州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由贵州龙升田宗亲主持续谱,三岔溪龙步林、龙登典等参与,现多家保存有谱。
字派歌:
朝再正应秀,通升连步登,昭明克昌大,日后必高腾。
存谱及讲述人:龙登典(家具专卖店老板)
4 涌洞高洞溪宗支
旺公后裔,始迁祖龙秀超由贵州迁来,1998年,与贵州锦屏同支一起重修新谱。已发展到旺公第19世子孙,现有人口70多人,9户,字派歌:
朝庭文武秀,政令见照明,永先开泰运,贻世振家声。
存谱人:龙祥明 讲述人:龙祥礼
5 涌洞大面坡宗支
老谱被火烧毁,始迁祖名讳及来历未详。现有人口60多人。字派歌:
文从(崇)碧景严,德品重壮先,乾被启全道,广大清开应。
讲述人:三岔溪宗亲龙建华(村支书)
6 涌洞老安坡宗支
始迁祖光贵公由干川水源头来到此地当梁家的上门女婿,从此落业。现有人口78人,繁衍了九世子孙。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通湖
7 涌洞川河盖后朝宗支
先祖由干川分家迁来,现有人口110多人,字派歌:
再正通光子洪德
讲述人:龙子兵
8 溪口苗龙塘宗支
据光绪26年所修的手抄本老谱记载:“不知是龙英公后代还是龙才公后代,自英公才公后有无数代未详。始迁祖龙洪照由贵州三穗县红土坡村迁到苗龙塘付家湾居住。”之后不断分支,队迁上贵州的两支外,本地现已由付家湾分开到苗龙村的下坝、黄土、塘坎、湾里、坳上,草果村的瓦厂、龙洞,芭蕉村的大坪上、小坪、马炉塘等10个自然村寨聚族而居。现有人口2200多人,现存有清朝秀才龙胜麒于光绪26年所修的手抄本老谱。近几年,湖南怀化旺公后裔过来联系修谱。龙子怀、龙子金、龙子玉等老宗亲参与过清谱,未出版,现有手抄记录。现有人口2200多人,字派多次修改。
据光绪26年所修的手抄本老谱记载,湖南老字派30字:
幸念崇道槐,欲令建表翁,宝殿文武秀,再正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新字派20字:
宪章开景运,立本镇家邦,法守昭先德,克承永世芳。
过来后又改成9字:
再政通光昌胜子洪秀。
现用字派7字。
通光昌胜子洪秀。
存谱人:龙子怀(退休教师)
讲述人:龙子金(退休职工) 龙秀恩(退休教师) 龙通畅(退休教师)
9 干川宗支
此支始迁祖龙通富由溪口苗龙塘迁来杉林园居住,后世又分为码头上、火木湾、茅秧坪及、涌洞老安坡和川河盖等小支。干川现有人口700多人。有两个字派:
一是:再正通光昌胜秀。
二是:再正通光子洪德。
讲述人:龙子高
10 龙池白水溪宗支
此支系溪口苗龙塘通字辈抱养一人到此,发展到120多人。字派与苗龙塘相同。通光昌胜子洪秀。
讲述人:龙秀成
11 膏田拖木沟宗支
始迁祖龙国仁从贵州沿河龙家岩迁到高东庙,再迁到拖木沟。续谱由溪口苗龙塘宗支龙子玉整理,资料保存在子玉手中保存。现有人口200多人,字派歌: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志安。
讲述人:溪口苗龙塘宗亲 龙子玉(退休教师)
12 清溪太平寨畔宗支
明洪武8年,始迁祖龙才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市上图第八都迁来。老谱记载“龙才,多功,勒封土侯之职,于洪武八年创秀山,草茶开荒……”。“生太胖,太胖生五子,长子龙保,落业平茶司寨畔,生一子胜道。次子龙权,落业印江司。三子龙安,落业朗溪司(梅江)。四子龙端,落业邑梅司。五子龙会,落业让平司。”龙氏家族与人合伙购置肉行,共28股,龙家占12股。龙再昌于上世纪80年代花了几年时间,个人花了大量精力续谱,亲自到过江西、贵州和湖南等地考查,现保存有手抄寨畔谱。现有人口600多人,字派歌:
再正文世邦,德胜运通昌,朝官兴腾秀,金才祖自光。
存谱及讲述人:龙再昌
13 隘口坝芒龙家坡宗支
始迁祖龙秀举,由江西迁来。之后三弟兄分家,长房住坝芒龙家坡,二房迁住水点,三房迁龙凤坝,再由龙凤坝分了一支往司城。坝芒龙家坡、龙凤坝和司城共有人口220多人,水点宗支另表。字派歌:
仁洪太宗庆,显祖应朝庭。
讲述人:龙应高 龙朝正(林业局退休职工)
14 隘口屯堡水点宗支
此宗支由坝芒迁来居住,还沿用24字老字派,又分小支迁往岑龙、清溪寨畔及贵州印江等地,现有人口260多人。字派歌:
长生从(崇)祖洪序(隧),大启永廷登文,忠儒贤良俊秀,尚照景兴庆荣。
讲述人:龙俊波(中学教师)
15 隘口水库宗支
此支系坝芒分支,在县政府修建隘口水库时,成为库区移民,整支迁往秀山迎凤坝,分散在他姓人之间,没有形成整村龙姓,字派与坝芒相同。现有人口150多人。
16 官桥大教宗支
始迁祖龙秀庭由江西迁来,到现在发展到“胜”字辈,第7世人,已有190多人。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峰(小学教师)
17 石耶中坪茶园宗支(现改名蛇岭湾宗支)
此支现由两个小宗派组成。一是七字宗派始迁祖龙胜地由贵州天柱县被“赶苗”时赶来此地开基建业,现有人口30多人。
字派歌:再正通光昌胜秀。讲述人:龙通军。
二是二十字宗派始迁祖(名讳未详)由贵州天柱迁到岑溪贵迷,后世再由岑溪分几个人到茶园上八家堰守庄屋,定居此地繁衍后世,又分了八家住下寨,取名下八家堰。现有人口80多人,字派歌:
纪廷通胜秀,朝祖永光昌,承忠少仕德,明正(经)四(世)大帮。
如今,三个宗支在党的“高山移民”和“宅基地复垦”等政策引领下,搬迁到中坪蛇岭湾混居,大家都亲如一家人。
讲述人:龙光荣
18 石耶中坪泡木山宗支
属湖南东山宗字派后裔,始迁祖龙再福在“赶苗拓业”时被大汉人捆绑着送到此地,采果为食,开基建业。生二子,富荣、富帮。长房富荣居老屋中岭,二房富帮住下寨,形成现在的两个自然寨子,属中坪乡中寨村。后世另一支迁往贵州,去向不明。现有人口300多人。字派歌:
幸念从道槐,再正通光明,宝廷文武秀,胜历建表翁,叶(颜)定并(便)远志,汉朝虎(府)谢君。
讲述人:龙武纯(退休教师) 龙秀才(村长)
19 洪安新场猫儿洞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现有人口约200人,已发展到“兴”字辈。字派歌:
玉光昌胜秀,国代永万田,兴(新)朝元仕泽,再运化青平。
讲述人:龙万祥 龙万来(秀山县中和镇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经理)
20 峨溶黄瓜洞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由贵州天柱迁来,现发展到六个小支。现有人口1100多人,字派歌:
仁贵志道秀,崇直景运长,文昌飞尚国,百代照书香。
讲述人:龙长海(省车队退休职工)
21 晏龙民族村宗支
始迁祖龙光才由贵州松桃县黄板乡老寨迁来,秀江宗亲还与黄板有联系。现有人口约70人,人们还会讲苗语,保持苗族习俗,有一所民族小学,学校教学生双语,是我县重点保护的民族村。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秀全
22 晏龙民族村花香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与松桃桂阳溪是一个祠堂,1947年曾经组织过族务活动,龙太平参加过。后世分了一支到后头坡小地名兰坪居住,现有人口120多人。字派歌:启志贤文正,天朝国胜德,芳昭泰(太)宗(中)碧,祖福吉元毫。
讲述及手抄家谱:龙太平
23 晏龙上坝宗支
据传是麻公后裔。上祖公从湖南麻阳迁到贵州松桃县黄板乡卡洛,与卡洛字派相同,后世祖公由卡洛迁到梅江,天赐祖公由梅江迁来定居此地。之后有一支迁往贵州,不知去向了,至今无联系。现有人口120人左右。字派歌:
长延祖宗鸿绪,大启世代仁文,重略乾良俊秀,尚昭景兴庆荣。
讲述人:龙绪书
24 钟灵大坳坡宗支
始迁祖龙正禄由湖南芷江县广平府迁到大坳坡居住,逝后葬于老屋堂屋,有碑。后世相继分支,现已分支到中溪上坝两支、中溪小沟及梅江大草坪等形成聚族而居的5个自然村寨。老家大坳只有几家人了。各小支现有人口约700人。字派歌:
再正通胜秀,继祖永光昌,绍世承宗德,明金志大帮。
存谱及讲述人:龙绍富(梅江镇农机员)
25 巴家杠龙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听说是“再”字辈。由贵州松桃苗爱乡寨实水井湾迁来,最先迁到总岭,再迁到杠龙,后来有一支人迁过贵州松桃黄板上棚,至今约有150年左右了,现有人口170多人。现在人们陆续迁到街上居住。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光春
26吏目马鞍山宗支
麻公后裔,祖籍原系湖南省靖州通道县扶又里艾江团。龙齐德之子辅泰披着蓑衣看羊子来到此地,定地名蓑衣羊,后人口头误传为蓑衣塘。逝后葬于母猪塘,坐南朝北向。龙新明有并不完整的手抄谱,现已发展到第八世“通”字辈,人口为220人左右。字派歌:
幸念从道怀,再正通光明,保廷文武秀,游佑建表翁,延应变远志,汉齐辅艳君。
存谱人:龙新明 讲述人:龙锦标(村干部)
27 洪安镇新田宗支
始迁祖龙再榜,现有人口100人。字派歌:
再正通胜秀,记祖永兴昌,绍世承宗德,明井仕大帮。
讲述人:龙承华
28 洪安新场猫儿洞宗支
始迁祖及来源未详,已有人口120多人。
字派歌:玉光昌胜秀,国代永万田,兴(新)朝元(绵)仕泽,再运化青平。
讲述人:龙万友,龙万详,龙万来
29 兰桥寨总宗支
与清溪寨畔属同支。据民国三十六年龙质义手抄谱记载:“伯高公五十一世太泮,系咸公后世。龙太泮,杨太勇,吴太胜,石太保,潘太祖于民时奉旨征苗于元佑元年六月初三午时而入平茶征苗获业。”龙太泮四子龙瑞由平茶司寨畔迁来。现有人口200左右。
老字派:再正通光应永秀。
民国年间龙永兴任族长,修建了祠堂,召集贵州沿河松桃印江,湖南花垣凤凰等龙氏族人到此地合族修谱。修定新字派:
朝廷流芳远,汉室发派长,传家国太久,继祖永德昌。
存谱人:龙庭拔 讲述人:龙庭国
30 兰桥广子坳宗支
始迁祖人称木脚老祖,又名木脚将军。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因受伤失去右脚,用木架绑起当脚还能干活,故得此美你。他痛恨战争而回避于此地落业,繁衍后世,后有一支迁往贵州。祖公逝后葬于老坟山,石碑在文革中被打毁,仅留下截不足一尺高,碑文无法辨认。一九九五年,湖南麻阳龙文峰过来联系修谱,龙秀文及父亲参与调查周边宗支。当他们走到钟灵时,身上所带的钱被当地不法青年抢劫,此事就此未能完成。二000年,龙文峰所修族谱出版后,送了几套。龙秀文弟兄俩保存完好。现在此宗支已有300多人。字派歌:
再正宗胜泽应永秀
存谱及讲述人:龙秀文
31 峨溶贵邓大喜场龙家寨宗支
据传,始迁祖龙文清从常德沅陵县小地名芝麻雅珍珠油麻启铺迁来。文清公是个书生,在沅陵龙祠堂掌管财务。有一年,族长召集族人聚会议事,叫文清把钱拿出来开支。他因挪用公款,一时拿不出钱,就一夜外逃到此地。由于他有文化,就在这里办起了私塾,以教书谋生,繁衍后世。现有人口70人左右。
字派歌:德韶山启文门,光宗在有成,传家维可吉,荣华万世兴。
讲述人:龙传金 龙定成
秀山龙氏宗族虽然支系繁多,来源各异,但堂号,民族都一至。共同的始祖伯高公,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也是值得我们龙氏宗族庆幸的事。族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代代承伯高公“敦厚周慎,口无译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的八德,炼就了勤劳与智慧,积淀了独有的龙氏文化习俗。
新中成立后,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提高了我们苗族人民的地位,1983成立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苗族儿女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今天,我们苗族人民不再受汉人歧视,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龙氏宗亲理事会的统一组织下,谨记祖德,不忘祖恩,同心协力,共谋发展。
负责人 龙焕群
调查人 龙正和 龙俊生 龙雪峰 龙锋 龙子高 龙登典
执笔人 龙俊生
联系人 龙俊生
通讯地址 重庆市秀山县龙池镇中学路81号
邮政编码 409904
QQ 479593228
手电号码
龙焕群 13372792111
龙正和 19808048075
龙俊生 13896875086
龙登典 1389680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