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作者:龙云 发布时间:2014-03-18 未审核 点击次数:0 【字体:大 中 小】
[复制链接]
我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山东省枣庄市税郭龙,现税郭2012年第九次修谱已经完成,不知道是哪个支派,求帮助
具体如下:
1、一世祖龙科时代已有家谱,因逃荒避乱,被龙科四弟(名字失传)携带去福建落户,失去联系。
2、七世龙明鼎在清朝初期创修族谱。他发现税郭始祖龙国祥坟前乱草中有断碑一块,明确记载始祖龙国祥(行四)于大元至正二年(1342年)迁至税郭落户。龙明鼎在整理好族谱后立谱碑一座,这是始祖落户以来300年后第一次修谱,现谱、碑已无存。
3、七世龙明台于1666年(清康熙5年)第二次修谱,并请峄县令仲公作序。
4、十世龙云会于清朝乾隆11年(1746年)第三次修谱,峄县县令张若谷作序。四年后又请钜野博尔德作序。
5、乾隆40年(1775)已77岁的第九世龙祖禹第四次修谱。现谱、碑已无存。
6、清道光30年(1850年)第五次修谱,谱碑2块现仅存一块,移放在龙氏祠堂内。
7、清光绪8年(1879年)第六次修谱,谱碑2块现仅存一块,移放在龙氏祠堂内。
8、中华民国13年(1924年)第七次修谱,谱碑三节移放在龙氏祠堂内。峄城北关龙广渠保存一部当时的族谱,但在1998年修谱时传失。遗憾!
9、1998年,历时数百年的林地被卖掉得款5100元,第八次修谱20套。
10、2011年至2012年第九次修谱,现已到二十二、三世。
龙民强 18265924266
宗亲:
龙民强 于:2018-04-07 22:47 评论。
请山东省荣成龙氏宗亲加我微信a18265924266,也是我的手机号,急,
宗亲:
龙民强 于:2018-04-07 22:42 评论。
世系源流: 吾族自江西—迁至—湖广—至山东峄县税郭大元至正二年(1342年),家谱记载由宋迁入山东峄县
宗亲:
龙民强 于:2018-04-07 22:36 评论。
宗亲:
龙保汕 于:2016-04-02 23:01 评论。
龙国祥大体是在哪个年代,山东荣成龙氏创建村落的老祖宗是龙国正,但是祠堂碑文记载云南贵族,山左世家,都是国字辈,不知与否关联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5-12 10:32 评论。
请宗亲帮忙查找
《清光绪32年续修龙氏家谱》和相关资料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4-20 18:51 评论。
请各位宗亲大力支持,帮助查找资料,我支宗亲不胜感激!!!!!!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8 23:56 评论。
山东省兰陵县(苍山县)龙氏属于枣庄市(峄县)税郭龙,是从税郭迁走的,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8 23:52 评论。
峄县之东北镇曰税郭龙氏聚族而居,由宋迁入,相传为郡太守龙伯高子孙。”“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8 23:47 评论。
自科祖以后,则世稍近支派皆其可知者也。故今断自科祖为一世,..............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8 23:41 评论。
qq:530946949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8 23:40 评论。
福建有同姓者相认云有甲榜一二人,后以.....未曾往认。三祖五祖名字不记,中间嘉庆三十余年,以迄大元至正,总计210多岁,子孙散乱,错处无考,是以未敢定其世次,......
.......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8 23:33 评论。
世系图一
余家世系湮没无存,幸有东高埠南首存碑*一座,有四祖讳国祥者生男二人铁*八十,在大元指证二年立石可*,后有祖讳游者中郎榜于嘉庆31年,官游回家迁茔于河北止迁曾祖五人,长讳登子孙无..,次科子二,具系游曾祖。内有四祖逃乱挟谱于福建下籍,后游祖子讳孝忠者以拔贡应北京廷试入国学座监。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7 22:12 评论。
2011年至2012年第九次修谱,主编 龙宗正
宗亲:
龙民强 于:2015-03-27 22:10 评论。
山东省枣庄市税郭龙(峄县是现在的枣庄市)和“一支守墓人赴祖籍陕西途中在山东峄县定居”有联系么???、
宗亲:
龙民强 于:2014-04-24 18:04 评论。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宗亲:
龙民强 于:2014-04-24 18:02 评论。
山东 峄县 即:山东省枣庄市
宗亲:
龙广宇 于:2014-03-26 16:29 评论。
——龙家大院
在始祖伯高公墓不远的永州新田大冠岭下,有三个相邻的古村庄——龙秀村、龙元茂村、黑咀岭村。据《清光绪32年续修龙氏家谱》记载,这三个古村庄是始祖伯高公墓守墓人后裔龙自修于宋神宗元三年间(公元1078年)始建的,至今约930年,现聚居着6000多名龙氏宗亲,被县政府命名为“龙家大院”。
大宋年间,伯高公墓守墓人有二支。由于连年战乱,零陵无法安身,一支守墓人赴祖籍陕西途中在山东峄县定居;另一支守墓人龙自修携二子到新田避乱。其长子龙秀深得风水之道,发现大冠岭有灵气。大冠岭绵延15公里,海拨600米,像一条栩栩如生的长龙横卧,龙头山岭的陡峭半山上有一石洞,犹如龙口;龙尾是毛里乡的青龙峰,俗称“青龙摆尾”。山下有一 ,如一尊白虎,雄伟奇巧,称得上藏龙卧虎,是开宗立业的宝地。于是,父子决定在大冠岭建村定居,起名曰“龙秀村”。
以上文字摘自http://www.lstf.net/bbs/read.php?tid=839&fpage=6 龙艳玲宗亲的帖子。
本人就是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的龙氏族人,迫切想看到帖子中提到的《清光绪32年续修龙氏家谱》,哪位新田的龙氏宗亲有这部家谱,希望能把定居山东峄县的相关部分,上传个图片,以便与我们的家谱对照研究一下,不胜感谢。另附邮箱:
[email protected]
宗亲:
龙民强 于:2014-03-26 13:38 评论。
1、一世祖龙科兄弟5人,长兄龙登虽死后葬于税郭,但其下五世不明去向。7至10世虽有部分记名,其他都失记。龙科四弟(名字失传)携带去福建落户,失去联系。
龙科三弟、五弟名字和后人均不见记载。
2、龙科祖的长孙龙云的长子龙虎去云南做官-云南白盐井提举司,失去联系。
3、七世龙赞宏在明朝逃荒到台儿庄赵村安家到13世,后又去宿羊山、徐井村等。17世赵村二房龙广浩逃荒到黑龙江鹤岗安家,三房龙方昌到黑龙江虎林落户,龙蕊林落户枣庄,四房龙元祥落户临沂。
4、七世龙赞绪于兄龙赞宏同时外出逃荒,先后到龙口、龙庄、兰陵县(纸坊村、朱村、垻口、代村等)、临沂琅琊庄等,在琅琊庄的13世的长支中有弟兄俩迁出,一个南走到兰陵县唐林落户,一个到费县桃花甸,从2支中有一户到闫家屯落户。等
5、二世祖龙腾的后人中有迁到湖南、北京、徐州、湖北、江苏沭阳、淮南等等落户。...............
到现在已经有一两万人之多。相传是龙伯高之后(谱序)。
山东税郭龙氏祠堂现在列有800多个牌位,欢迎各位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