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族务大事之孔见
待清、建勇、龙云、章伟、绪先、运迪、启权:
各位宗亲好!
不知今年省两会有无工作会或其他活动之安排,今年时间几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当前龙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有关方面清正视听,引导族众团结协作,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做一个好公民;热心族务、敦宗睦族,做一个好族人;龙姓龍氏独与中华龙同姓氏,自豪、荣光,更要责任、担当,不愧为龍的传人。
更因不少宗亲在网上呼吁、疑惑、困绕、忧郁……
鉴于此,愚斗胆惊扰各位宗親,就当前龙氏族务大事,提出在下一孔之见。敬望各位赐教,并劳建勇宗親转报省两会会长们及建国族尊,甚望能早日定夺。
一、建议及时开一个川渝龙氏两会联席会或工作会。
历史的地域的原因,老四川范围同心协力,好处和方便多多(族务交流、追根溯源、修谱互鉴. …..),参会可用AA制或宗亲乐捐,望能利用“五一”或一合适的周末,择时择地及时召开。
二、敦促伯高公墓——“德政园”早日复工。
不同意见和争议,竟致伯高公墓修缮工程停摆,这是一大大的坏事、但也是一好事,但关键在如何把坏事变为好事。
首先要善待不同意见,要相信不同意见者也是一片热心。要相信有关当事者可能也是不愿看到现在的局面的。要相信他们能扪心自问和反省:一但形成决议的,如何有组织、有领导的解决,如何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弄来摆起……
眼下最紧要的,是不是负责修缮工程的宗亲应站出来,说明情况。我们要体谅负责修缮工程的宗亲的委屈,他们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修缮伯高公墓出力流汗,却招到一些人的非议和阻扰,竟致工程停工。他们委屈、伤心啊……我们虽不了解情况,不解的同时,有叹息、也伤心、更愤概。但痛定思痛,我们盼望当事有关宗亲向大家多做宣传,让全国宗亲在关心的同时,更多一份爱心和热心,而不是旁观者,更不应是指手划脚、说三道四的非议者。
再是通过这么一折腾,也不失为一大更加完善伯高公墓修缮的好时机。我们因不了解情况,不知“德政园”工程的运作机制和体制。窃以为,“德政园”有其特殊性,他既是政府的“文保单位”,更是我们武陵龙氏的血缘始祖伯高公祖墓(伯高公裔孙占全国龙氏的绝大部分,尊称为中华龙氏始祖也无可厚非)。因此,不仅修缮工程,更涉及到今后的管理等体制和运作机制,尤为重要和必要。不知是如何妥善对待和处理的。
愚见:不外乎三大手段,一是国家所有、龙氏出钱出力;二是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三是龙氏自有。窃以为,若能实行第二种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最好,产权明确清晰,更能发挥国家、地方、龙族、个人方方面面积极性。即使是第一种情况,也应明确:国家所有,文保部门指导,龙氏全国两会管理,做到责权利清晰明白。
在现已维修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如何完善和充实提高,而决不是推倒重来。古墓修缮,要因地因时因事制宜,不可食古不化,强人所难。古碑另陈展于室内,不失为保护古迹的好办法。古墓扩展为高墓、大墓,为何不可。使用现代化手段,尽量做到修缮仿古如古,不是不可能的。大家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啊,而不应是冷嘲热讽,一味抹杀,一笔勾销啊。我们热盼并强烈吁请全国两会和永新当地有关部门尽快恢复伯高公墓的修缮工程。尽快让“德政园”为学习继承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三、各地龍裔追根溯源、敦宗睦族、修谱建祠的积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最该推动的,建议全国和省两级龙氏两会,建立工作会、研讨会、联系会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年前,川省龙氏两会把这作为了一重要工作,建国老族尊殚精竭虑,亲自讲授,永均常务副会长还在大会上作了如何修谱的经验交流。还准备举办修谱专门培训班,结果未能如愿,原因是多方面的。
龙氏追根溯源当前最为紧迫,是各地各家修谱的基础和根本。省和全国两会,似可不失时机的引导,以龙氏古今大事或大的不同见解,适时适事适地专题研讨,逐步达成共识,以利龙族龍人认知的提高和清晰,而不再以讹传讹、或似是而非、甚或各执一词莫辩是非。如:龍氏祖源辯,永新庄源龙之辨,通方公之辯,湘西黔东龙氏之辨……古代龍氏先贤圣哲、近现当代龙人风采……等等。这实也不失为普及和宣传龙氏的一大着力点。
要善于放眼族内外,善于学习借鉴族内外长处优点和经验教训,善于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前就有宗亲在网上推荐了《遂宁舒松涛舒氏文化博物馆》,笔者看了这一宣传片,觉得很不错,也深感推荐者的良苦用心和作为龙裔的赤诚之心,余甚为感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再如,我们龙氏的一些史料,若能和相关的一些他族的史料联系,不但可能相互佐证,甚或还可充实、弥补啊。这已是不少事例可证实的。
关于修谱,老实说,谁不想把自家的谱修好,但条件和情况各异,不可能要求整齐划一。但古来的一些章法和规矩还是应讲的。比如,对族史、世系,实則实之、虚則虚之,疑則存疑、如实述之、留待考证. …..等等,就值得好好借鉴和遵守。在各家尽量弄清自家、本支基本情况基础上,似可倡导以地域(如一县、一市、或数地联手)为基础的联修谱,以此更进一步,有条件的家族,可修本宗本支(如欽派、琮派、琳派,可大可小,可宽可窄,不限地域)的族谱、通谱等等,这样把基础夯实了,全国龙氏的大族谱或大通谱似才可能水到渠成。
四、适时总结、提高、推动诸如清明节之类活动上档次。
祭祀文化是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最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尊祖敬宗、敦宗睦族、尊老爱幼、和谐家庭,对我们中華民族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极具影响、极具活力。人、家、族、群,血浓于水,浑然天成,家、国,國、家,有家才有国,有國才有家,对我们爱国爱家爱人民,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万千年来天道文化始终传承,“天地君親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宏扬中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正视我们的祭祀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我们龙姓龙氏,独与中華龍同名同姓,无上荣光,更要担当。要做明白人、更需自觉性。龙姓龙氏,中华龙之一分子,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员。我们可以高调做事,为的是国家民族;我们务必低调做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中华龙氏400来万,百家大姓居82-85位间,不说李、王、张等前三大姓族众各几近亿,前十大姓也动辄千万,龙姓之前也还有八十余大姓啊,龙家人切勿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自贬自损。中华民族,历来讲民族团结,中華龍,龙的传人,就是最好的栓释。因此,龙姓龍氏应做民族大团结的模范,也理应做龙家人自身团结的模范,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尤为必要。
龙氏文化、龍文化,既同源也同宗,但要明白区别与分寸,龙氏文化是龙文化的一分子,犹如龙姓龙氏是中華龍一分子一样,不能混为一谈。龙姓龙氏,更应自觉更应主动做宏扬中华龙文化的先锋,做中华民族团结的先锋,做共圆中国梦的先锋……
五、和各姓族众团结一心,充分运用诸如“華龍节”之类大庆典活动平台和阵地,为宏扬中华龍文化,共圆中国梦,龍姓龙氏努力之。
前些年广西柳州曾举办过有关龙文化节的庆典,今年海南准备办以龙氏为主的姓氏文化“華龙节”,虽都与拉动旅游相关,但实不失为龙姓龍氏与各民族各姓氏互通有无,彰显中华龙和龍文化的大好时机,充分运用好这一平台和阵地,充分发挥两会以及商会的积极作用,自觉发挥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本族衆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龙姓龍氏也得以大大提高和充实。这就要有全国两会的统筹安排,一以贯之,聚沙成塔,积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这似应为两会的价值所在。
以上种种,一时之想,不当之处,望各位宗親指正。
谨致
大安!
南充 龙十乐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