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争“上档升位”,努力把“德政园”打造成“国家级文保单位”和“旅游圣地”。
伯高公祖墓修缮工程被要求停工整改,看似糟糕事,但这也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实也可坏事变好事,关键在如何整改。是被动的、人家怎么说就怎么改,还是一切从“切保祖墓,发挥作用,荫佑子孙,造福社会。”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文物保护单位”桂冠当然要,但不是靠恩赐,更不必去乞求。“文保”是干啥子的,是国家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单位的保护,国家理应保护,相关主管部门是职责所在,理应尽责。问题在我们如何下功夫,如何把“德政园”建设好,当然离不开文物部门的帮助和监管,更离不开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问题的不同方面,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好好总结啊。
“胆要大、气要壮,谁敢损毁祖墓,看龙家人不和他玩命 ?! ”
两千多年了,伯高老祖的墓莹能保存到现在,是我们龙子龙孙之幸、之福啊!
两千多年了,风风雨雨,容易吗? 谁胆敢再损毁伯高公祖墓,龙子龙孙答应吗?!
太守四年,甚有绩效,造福地方,荫佑百姓。零陵人民,怎会忘怀,祭祀不断,庙堂一再。
敦厚周慎,堪为世人师。“刻鹄类鹜”、“画虎类狗”,数千年来道德文章,做人做事之根本,滋润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于家、于国,于国、于家。子孙尊崇老祖,世人敬仰伯高。历朝历代,修堂建庙,香火永续。当今族内族外有识之士,故有“德政园”动议和开建。呜呼!龙子龙孙们,我们还坐得住吗?!
有宗亲说,祖墓本体修缮,将因“不如旧”面临失去“文保”称号和法律保护进而再次被市民永久侵占的危险(只是时间问题);限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半点瑕疵污点都是理由),政府有权取消文保称号,任市民种菜、盖房;几年前一位主管领导多次公开说过,像龙伯高墓这样的文物,我们有几十个,修不修,保不保,无所谓,不在乎。当地花几百万拆除墓中央李家违房还挨批评处分的怒气和龙氏反悔合作修墓款的成见已耿耿于怀。殊知眼前伯高祖陵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这不是危言耸听,若按上面提到的那主管领导的德性,这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宗亲警醒我们,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应万分感谢,不然,我们是咋死的,可能都还不知道。
龙氏宗亲们,我们还不赶快积极行动起来,还坐以待绝吗?
社会是复杂的,从宗亲提供的信息,一方面,都是大实话。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多少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官僚主义,什么是耀武扬威。
怪不得,历史文化底蕴这样深厚的永州,在全国旅游市场名不见经传。这样的主管,把文物完全未当一回事啊,文保不文保,与他何干,无所谓,不在乎。说的好洒脱。可他忘记了,自己是干啥的?
怪不得,与毛主席故居同期“文保”的伯高公祖墓咋不从省级降为市级。弄不好,取消你,说的好洒脱。这是在“文保”吗?
怪不得,在这样的人“文保”下,祖墓咋不被侵占。今后还可任由市民种菜盖房......
呜呼,这就是“文保”?有些人,利令智昏,竟敢冒天下之大忌,敢在人家祖坟上胡来,别说“文保”,就是普通墓莹,后生干吗?不和你拼命?
龙子龙孙们,我们龙氏好欺吗?可任人恐吓,任人宰割吗?
被批评,还怒气,还耿耿于怀。他是怎样学法执法的?多年李家违建,为啥有法不依?拆除墓中央李家违房花几百万,当地房价几何,该不该报个账,有无猫腻?
这样的人,若敢对伯高公祖墓修缮使坏,龙家人答应吗?他还配当官吗?伯高老祖治下两千多年后竟有这样的僚属,真使零陵蒙羞。
我们拥护爱惜勤政廉洁的好领导,永州立项“德政园”说明主流是好的,我们龙氏应一如既往,为永州的发展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但我们绝不容忍一些人的胡作非为。龙家人不是菜敦上的鱼肉,可任人宰割。
修好祖墓和“文保”,应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助文保,我们应全力以赴。但若以此设卡打压,“半点瑕疵污点都是理由”,我们坚决抗争。
心胸要宽阔,眼界要高尚,着眼和着力把“德政园”打造成“国家级文保单位”和“旅游圣地”。
鉴于伯高公墓地由过去的北城郊变为了城中闹市,更鉴于当地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力争“德政园”建设纳入规划,于国家、于地方、于龙氏,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弄得好,相得益彰,皆大欢喜,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无不有益。我们应积极主动为地方出谋划策,尽可能和地方达成共识。力争把“德政园”建成永州的一张鲜亮名片,努力打造成“国家级文保单位”和“旅游圣地”。
全国龙氏中,房地产之类老总大有人在,在墓地所在的司马塘一带,因地制宜搞好社区整体建设,不是不可行的。地方统筹,多方联手,完全可以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能否把“德政园”建成:生态绿色墓区,城中的花园、公园,文化广场,绿色商业街区,环保住宅区,生态绿色从婴幼到成人一体化学校。
不是笔者异想天开,君不见,欧美、俄罗斯,日本、南韩,早已使墓地花园化、公园化,墓茔工艺化。花葬、草葬、树葬,应是今后的方向,祭祀以鲜花、音乐、影视逐步取代香蜡、鞭炮也将是必然。
正因伯高老祖曾是零陵父母官,我们后生为之修缮墓茔,也应以他勤政爱民为怀,修好他的墓,也能为当地生态环保新型葬、祭,不仅带好头,也可以为之服好务。这不仅使伯高公祖墓长青,更使他和百姓永生。
城中土地稀缺,向空中发展大有可为。若“德政园”建设能社区性整体开发,就可以墓区为主体,设计周围楼宇、花草树木,以一定风水形态布局。可完全无忧今后变成井底(不统建,难免今后周围高楼不遮挡包拥)。
总之,把修缮伯高公祖墓自觉作为如何“永葆祖茔,造福乡梓”的事来办,而不仅仅为修缮而修缮。或仅仅为“文保”空名而修缮。
谨慎规划,谨慎实施,力争及时整改复工。
年前伯高公祖墓修缮工程具体开建,大家都知道经过了数次两会召集的会议决定的。网上见到了建设平面图和效果图。不知为什么不见原有宗亲花了几万元编制的有关材料。这方面的筋筋绊绊,但愿有关宗亲能以反省。这次整改,大家没有理由不合舟共济啊。
总结好教训,笔者愚见:首先认真学好“文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老老实实按规定办。
二是老实办好开工建设的有关手续。三是分好主次。在“德政园”整体建设规划(大的设想和草案)中,当前重在伯高公祖墓这一“文保”主体,当务之急也就是先做好这一主体的工作。
一切工作,都应在当前的现状和基础上进行,如何改进和充实提高,不应也不能另搞一套,更不能搞推倒重来。
祖墓形制——伯高公墓体,自然应是汉墓形体,若有宗亲提供的材料和1959年文保记载合符汉墓形制,当然更好,不符,那还得费心了。因为伯高公是东汉太守,一切得符合礼仪制度,不得想当然。“修旧似旧”得以汉为准。
主体大小——整改文件似说大了高了。补救办法,要先算好账,怎么改能少花钱。要以伯高公寝茔为中心,按尺寸,先解决高,要么拆上面,要么垫高墓前平台。若现已砌砖墙体上面足够宽,就不若在上面垒墓莹主体,使墓主体抬高一层。若能使墓主体和最上面拜台,在下面老远看,似能成伯高公半身像,那最好。“文保”管的是主体,我们严格按章办。整个外部环境,我们能否按一定的追求和理念塑造。
墓体材质——为保祖墓永固,能否用灌浆浇筑人造花岗岩,外铸成仿大青石条。以达规定标准。
墓碑——要力争不死守教条,古谱记载至少有11块墓碑。为了展示族史实体教化,能否在墓莹主体前第一块碑为“诏明兄弟率子孙敬立”,以历史而下,选择适当朝代适当族人或名人立碑,至少不下11块。最近的时间树立在最外边,所有碑在中间一路排下似碑林,碑两边为拜祭并往墓莹的上下梯步道。
墓体环境 以墓主体为圆心,周围按全国级文保单位要求预留设计。
能否让墓主体,从远处或高处看,好似端坐莲台。
墓莹主体周围平台或斜坡, (高处看)外圆内方,以墓茔为中心适当距离树立三圈组装式图腾柱,为今后向天上发展(楼层)打下基础(也当墙柱,也为今后花葬打下基础)。
这墓莹主体工程为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应力争把较接近墓莹主体的民居征迁了后再进行。力争复建古式庙堂。
三期工程视情况和周围社区或小区建设互动,按“德政园”总体规划进行。
以上为笔者个人初略设想,意在打开决策者思路,仅供参考。
(四川 龙一乐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