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荣甫公分徙小溪老屋场,后改移曹家坪,今为麻阳大桥江乡豪侠坪;贤甫公分徙石惹畈,后移居石龙溪杨家园,今石龙溪;贵甫公分徙董家林瓦屋坪。】
【探讨】:根据以上两个版本的世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蟠公、椿龄公乃至他们的裔孙都是琮公后裔,这是一个共同点,无可否认。
以上第一个版本的世系图显示,蟠公、椿龄…伯溢……是琮公的次子綧公之裔,蟠公是36世济林之子材公(材公字廷光号蟠)。
我信服以上第一版本的世系,因为在全国各地大部分的古今族谱都载有伯高公36世“迁公生敬、准二公。敬公(37世)生四子:议、诚、讷。议公裔孙居宜春;诚公裔孙居庄源;讷公裔孙居泰和西城;诘公居吉安高沙。
广东吴川谱载,材公字廷光生二子,长同心,次椿龄。这说明材公的号名可能就是蟠。在古序《西仲公裔孙徙居录》一文中载:“琮公次子綧仍为莲塘之祖,至十一世椿龄立为袍陂基祖。”这就是从西仲公至椿龄止恰好十一世。
以上第二个版本的世系图显示,蟠公、椿龄乃至他们的裔孙伯溢公是琮公的长子经公之裔。这与古序《西仲公裔孙徙居录》所记载的有误。世系中还载:第三十三世经公生炎公,这是错误的,没有炎公,应该是经公生试公。还载第三十七敬公生蟠公,这与其他大多数的谱敬公生四子:“议、诚、讷诘”不合。
从蟠公与敬公两代生殁时间来看:敬公生于治平甲辰(1064年),殁于绍兴戊辰(1148年),享年84岁。妣孔氏,生于治平乙巳年(1065年),殁于绍兴丙寅年(1146年),享年81岁。蟠公生于天圣丙寅岁(1026年),殁于元佑辛未岁(1091年),妣颜氏。由此不难看出儿子比父亲还大38年,比母亲还大39岁,这显然不合逻辑。
综上所诉,我认为:
32世 33 34 35 36 37世 38世
琮—綧—诚—舜举—济林—材(字廷光号蟠)—椿龄……有一定的可信度,是正确的。
32世 33 34 35 36 37 38 39世
而琮—经—炎—舜臣—迁—敬—蟠——椿龄……的记录不可信,是错误的。
附详细世系
32世、琮,字黄石,号子诚,况公次子。生于唐光启丙午(886年)三月初八日辰时。天佑二年乙丑岁(905年)进士,次年宋赠司徒,殁于北宋乾德丙寅岁(966年)。五月初六日午时,葬盐堆岭。妣曾氏,生夫君同龄,殁于北宋建隆癸亥岁(963年),葬夫山。生二子:长、经,次、綧。
33世,经,字正则,生于后梁龙德癸未岁(923年),后汉承佑己酉(949年)任司徒,卒于北宋雍熙丙戌(986年),妣张氏生于后唐天成丁亥(927年),卒于北宋淳化癸巳岁(993年),葬盐堆岭。自莲塘徙固塘袍陂。子一,试。
33世,綧公,字厚则,生于后唐同光丙戌岁(926年),宋赠博士,仍居江西永新莲塘。卒于北宋景德乙巳岁(1005年),妣刘氏生天成戊子(928年),卒于
诚公,字尔明,生后周乙卯(955年),卒于北宋天圣乙丑(1025年),妣北宋祥符庚戌(1010年),子二,谕、诚。
34世,谕,字尔训,妣陈氏,生一子,舜用。张氏,生同夫年,卒于北宋乾兴壬戌岁(1022年),子一,舜举。
35世、舜举,字咸,号腾宵,生于北宋兴国庚辰岁(980年),殁于至和乙未岁(1055年),妣马氏(979年——999年),生一子,济林。续妣尹氏,(982年——1053年),。公中天禧戊午(1018年),举任桂阳令。天圣丁卯(1027年),进士,擢升承务郎。任河南观察推官,家应天府黄塘口,尹氏生三子,彩文、彩明、彩濂。
36世、济林,字宏敷,生于北宋咸平己亥(999年),卒熙宁辛亥(1071年),妣张氏,葬大凹背。公仍居永新县莲塘村。生一子,材。材公字廷光号蟠。
36世、彩文、彩明不详略。
36世,彩濂,字启儒,北宋景德3年丙午(1006年)五月初三日午时生于南京应天府黄池(今河南商丘黄塘口)。公少年笃学,仁孝著于乡里。宋嘉佑五年庚子(1060年)乡试后,治平四年丁未(1067年)擢升为浙江会稽县令。莅任三月,政清民和,上宪以公廉明,勤慎奏绩擢升。公见边事日繁,康宁四年辛亥(1071年)辞休,皆室与子迁河南卫辉淇县旋徙汲县家焉。康宁六年癸丑(1073年)四月初四日巳时卒,享年67岁。葬卫辉白虎。子二:禹官(迁湖南)、禹甸(居河南卫辉)。
37世、材,字廷光(号蟠),生于天圣丙寅岁(1026年),殁于元佑辛未岁(1091年),妣颜氏。夫妻俱葬茶梓山,巽山乾向,生二子:长、同兴,次子、椿龄。
38世、椿龄,字寿山,生于嘉佑丁酉岁(1057年),任茶陵主簿迪功郎,殁于南宋建炎己酉岁(1129年),葬渴马饮水。妣刘氏,葬田心公。春龄公为袍陂图山基祖。子四:炼、炳、炷、烜。
39世、炼,行伯一,妣刘氏,生一子盛(徙湖南湘乡)。(但本支龙氏谱上又载有:炼生开。(这不难看出,炼不止生一子,是生了二子。长子为盛,次子为开。因古人取名注重词语的配搭,盛与开正适宜两弟兄使用之名。后来弟兄各远走他乡失去联系后,裔孙修谱时干脆就单宗支修谱,不记录与本支无关的名讳。)
39世、炳,行伯二,妣张氏生一子,监(徙湖南茶陵龙家坊)。
39世、炷,行伯三,生于元祐庚午(1090年),妣李氏,生一子,益。
39世、烜,行伯四,官名痒生,配李氏,夫妻同葬太子庙。 生一子,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