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武宗亲医务咨询专题
作者:龙显武 发布时间:2011-10-07 未审核 点击次数:0 【字体:大 中 小】
[复制链接]
龙显武,医学学士
中华医学会会员,四川省南江县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执业23年,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特长:心内科、神经内科,对针灸康复也有一定得造诣,先后在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自愿为各位宗亲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电话:15082320231。邮箱:
[email protected].。QQ:1069685055,我将竭诚为各位宗亲服务!同时也想邀请更多的同行宗亲加入<医务咨询>栏目,共同为龙氏宗亲办好事办实事,义务为大家服务。
宗亲:
龙显成 于:2015-07-26 07:30 评论。
我爸帕金森10年了,70岁,有良方?
宗亲:
龙奕州 于:2012-02-04 16:58 评论。
老祖宗名叫龙宗舜(妻吴氏)和小儿子(名字不详)没有下川,留在了湖广省(旧时主要指湖南、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苦竹林以务农为生,老祖宗的父亲祖字辈的老老祖宗我们这些下川人的龙氏后代不得而知,后经湖南涟源的龙泽胜(泰字辈)于2011年查湖南老谱得知我祖字辈的老祖宗叫龙祖启,并把从龙思湖之后的各辈老祖告诉了笔者,顺次为:龙仕达-龙永思-龙廷绍-龙兴锁-龙彦舜-龙祖启-龙宗舜-龙高德,故笔者在次谢过了,而笔者祖父的谱书只记载龙宗舜(妻吴氏)叫他的大儿子龙高德(妻吴氏)跟随龙高德的清房叔公龙祖继(妻万氏)来到了现在的四川省营山县绿水透龙寺龙家沟,笔者估计老祖宗龙高德下川时间应该是在1694年清康熙皇帝颁发《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书后才来到四川营山县的,他们还带来了下川三十代人的字派:祖宗高明承、宣学自芳显、 云从(腾)开泰运、雨化甚良溪、汉海渊泉深、飞腾跃(耀)万池,叫龙氏下川后人不得乱了字派,称呼父亲母亲分别叫呀呀和咿呀,说话要讲安化腔(一种龙氏的土话,因为是安化人),但后来下川的后人把从字辈误为了腾字辈,成了“从、腾”两字为一辈人的格局,而真正的腾字派应该是下川的第27代才是正确的,另外“跃”字在四川人读音中变成了耀字,因此“跃”字应为正确字派,特在此纠正。
笔者祖父龙云贵谱书记载老祖龙高德是从湖广省(旧时主要指湖南、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苦竹林入川的,而笔者龙奕州多方求证,当年的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苦竹林后来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可能早就不是这个地名了,笔者正在查询中。。。
据《麻城县志》上记载:明代麻城县的四个乡区中,确实有孝感乡。不过在明成化八年(1472年)对区乡调整时,将孝感乡并入仙居乡。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新建黄安县时,分调土地,就将麻城的一部分(包括有原孝感乡一小部)划入黄安,也就是今天的红安县。
我国首部研究移民发源地麻城孝感乡的专著《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在四川出版,该书主编、明清移民专家孙晓芬指出,麻城孝感乡是明清两代的移民发源地,这个早已消逝于历史烟云中的“孝感乡”,至今仍是许多移民后代文化心理上的故乡。经反复考察,当年向四川输送千万移民的麻城孝感乡,其主体部分在今麻城市的南部,红安(原黄安)境内仅有一小部分。
无能我们身在何处,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苦竹林都永远是我们的心灵情结与家园,暂别此话题,继续下面描述。
当龙高德一行人来到高笋沟(地名不详待考,估计就是现在的绿水龙家沟),其叔公龙祖继去世了,叔婆龙万氏就在老龙家沟合井湾住了下来,历史上的所谓:看着水沟插占务农,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而老祖龙高德就插占了道子湾和锅顶寨(又称玉皇庙)坎下以内的地方开始耕种务农,后来李姓人家来到绿水透龙寺龙家沟,龙氏老祖送了一部分土地给他们耕种,再后来屈姓人家又来到这里就没有田地了,龙李两家又送了一个小塆给他们耕种并与他们结为了亲戚,这就是后来龙家沟流传的一句俗语:龙三千李八百,屈家来了就莫得。
由于龙云贵的老谱书对下川清房龙祖继的后人没有明确的记载,故难以寻求其后人踪迹,望谅!
龙万氏和龙高德去世后安葬在绿水龙家沟正金湾,坟山取名正金坟山,龙万氏居左,龙高德居右,这就是龙氏下川最初的三代人,即祖宗高三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