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独山龙氏(桐里庄地)(三块田)系]族谱
伟人鼓励撰修族谱
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家庭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
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利用。
——孙中山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为人文地
理搜集宝贵的资料。
——毛泽东
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
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江泽民
龙氏姓的起源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用汉字记录的姓氏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个。
龙姓是古老的姓氏之一。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在100个汉族姓氏
中,龙姓按人口数量列第85位,约占现在全国人口的0.24%。
龙氏的起源:夏朝舜帝有一位德贤大臣,是专司出纳帝命令的官职,名字
叫“龙”,龙氏的始祖就是舜帝的纳言之臣——“龙”了,他的子孙以他的名
字为姓氏,就是龙姓。最早的龙姓出现在河南,龙氏姓逐渐发展壮大到全国各
地。
另一记载:三皇五帝出巡要乘龙,便有养龙的豢龙氏。当时给舜帝豢龙的
大臣叫董父,舜帝赐姓“龙”。于是董父的后代就有一支便以龙氏为姓了。
龙姓名门大族龙姓各宗支人口较多是广东、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
庆、云南、贵州、河南。居江西永新、吉水、泰和等二十六个县市裔孙有十万
余人;居湖南茶陵、倏县、绥宁等二十八个县市后裔孙有十八万余人;居贵州
镇远、锦屏、天柱等五县的裔孙有三万多人;居四川成都、沪州、仁寿、巴南
、奉节等县市裔孙二十多万人;居广州、吴川、顺德、廉江等裔孙有二十多万
人;广西钦州、合浦、河池、百色、平南、桂平、玉林、桂林、来宾、贺州、
柳州等定居有十余万人;海南临高有一万余人。(其余省市未统计。)
龙姓人才辈出
龙姓人以先祖为榜样,勤奋好学,奋发进取,人才辈出,大有作为。
据粤、湘、赣、桂、琼可考史料,龙姓参加殿试中状元三名(山东龙寅、广西
龙启瑞,安徽龙汝言)。考取进士者一百五十名,中举人有三百多人,中秀才
者有万余人。
唐朝江西:龙景苟,举人出生,任大理寺十五评事。(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官仁廉,广积功德,深得广大人民的欢迎。
南宋:龙圮,金榜题名,宋高宗选他为大宫主玉英之驸马,任内侍院,封荣禄
大夫。
元朝:龙仁夫,官至翰林观政,儒学副提举,博学好古,精通律历阴阳,
著《财易集传》八十卷。后设帐讲学,誉为一代宗师。
明朝:广东廉江,龙大维,进士出生。曾任:太仆寺少卿,吏部天官饮殿
指勋臣。
明末广西巡抚都御史,龙之虬(江西永新县市田人。)清兵由粤而上,公
率兵驻扎柳城,誓死守城。公率千余人与敌接战,寡不敌众被掳,敌诱以禄位
,公拒绝,欣然就义。其夫人朱氏,闻夫亡,亦壮烈绝崖身亡,一门忠烈。
清朝道光辛丑科状元:龙启瑞(广西临桂人)。授翰林院修撰,历任顺天(北
京)、广西两省乡试考官、提督湖北学正、江西布改政使(省最高行政长官。
)等职,其著作甚丰。
清末光绪戊子科(一八八八)优秀贡生;龙各芝(广西临桂人。)任过知
县,是《戊戍变法》策划之一。民国任教育厅长,抗日时期卖屋救助抗日伤员
。八十岁组织《抗日长者团》。
清末四川荣县:龙鸣剑,一九O七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是近代资产
阶级革命家。
清末我《桐里庄地》龙绍文:清末参加贵州省中考举人第一名,受奉为荔波县
知县。曾任湘军参赞,贵阳书院教授(云南龙云是他学生)。
民国时期:龙云(云南昭通人)上将军衔,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
央监察委员、云南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
近代,龙钟冀,黄博军官学校第十三期毕业,参加抗日战争,在保卫战斗
中腰部受伤,解放战争中率队起义参加解放军(任营长)。
先父:龙卓群,毕业贵州师专。任独山一区区长。
近代龙书金、龙振彪、龙道权、龙飞虎他们都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现代:龙乐豪,中国火箭总设计师。龙永图,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
龙氏源流考证
“盘古开天地”龙氏祖先大约在两万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他们与
自然灾害,蛇虫猛兽,人群部落的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公元前1027年间,龙氏祖先带领一族人马,参加周武王的起义军队。在与
商王朝军队多次激战中,“龙家军”勇猛善战,屡建战功。当周武王带领的义
军,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奖给“龙家军”江西吉安土地一万余顷,族
长龙浩授给“驻军指挥使”。于是,龙氏就在江西吉安一带驻扎下来了。鼻祖
:龙勉,西汉京兆(今西安市)人,任江程邑亭长,为官公而直,民无曲者,
治安宁静,公有二子:龙孚、龙光。龙孚生一子叫龙先仕,龙光有一子叫龙伯
高。
始祖:龙伯高,京兆人,生于西汉元寿二年二月十五日。初任山部长。东
汉建武二十五年任湖南永州市太守,(奉禄二千石)卒于东汉帝和二年七月十
五日,享寿89岁,葬于零陵北司马塘侧(今永州市芝山商城西塘旁),始祖到
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了。
1358年朱元璋领导红巾军起义。龙氏家族参加起义部队。当时族长龙江武
艺高强,他率领的“龙家军”作战勇猛。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军队推翻元朝,
建立明朝。当上明太祖的朱元璋大奖有功将领民,奖给祖先当“督军”授湖南
宝庆土地万顷。于是退武龙氏青年就在那里安家落户。成了龙氏家族另一支血
胝。(龙氏家族在湖南宝庆府武岗州九干塘猪市逐渐壮大,就是我们最亲的一
支龙氏宗族。)
清朝康熙年间(约1661年),湖南宝庆武岗一带战火纷飞。当地的龙氏宗
族为了避开战乱、保存后代,特安排龙宗学跟随他两个哥哥(龙完尧、龙宗舜
)背井离乡,当他们走到三省交界的地方(名叫江口),就分道扬镳了。
龙宗学进入贵州,到都匀府独山州北街住,后裔逐步繁昌,当时人呼为“龙家
巷”(现在的中华街一带。)龙宗学武艺超群,深受当时独山州的大土司蒙钿
的爱戴,并结拜“八拜哥弟”。
清朝康熙五十三年,龙宗学为了避开战争,保存子孙后代,与他结义兄弟
的邹子富到处寻找桃源之地。后来,他们在离城东六十多里找到一片土地,跟
官方买下“桐里庄地”,此地是我族发源之地,龙宗学是我族的始祖。
龙氏家谱
[贵州独山龙氏(桐里庄地)(三块田)系]
大地草木,悉由根本以资生,
人生天地,当思我身之所自。
我族谱原由始祖腾云太公,从湖南宝庆武岗州九干塘猪市一带到独山。只
因前清咸丰崴捻军攻砍独山城,房屋被烧,家谱就遗失。现本人收集祖上辈留
下文章而整理今我支《龙氏家谱》一书。
我族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继迁到湖南省宝庆府武岗九干塘猪市上。
当时有龙应斗、龙应升、龙应合三祖公。由于战争不断,动乱不堪。三祖公共
协商保持龙家后继有人,只好由应合祖公派遣他三个儿子(宗尧、宗舜、宗学
)离开湖南,迁居外省。清朝康熙年间,宗学公(字腾云)与他两史长(宗尧
、宗舜)避开战争而逃出故乡,渡出江口。而宗尧、宗舜俩公不知去向,宗学
公进入贵州,住都匀府独山州北街(现中华街)。久后,后裔繁昌,时人呼为
龙家巷(现镇中一带),故此以龙宗学(腾云)公为我支族的始祖。
龙宗学祖公,在少年时就学习武术,曾得到高憎指点,所以武艺超群。当
他到达独山时,深得当时独山州蒙钿上司的器重,交益很深,结为“八拜之交
”。有一年中秋节,蒙土司邀请我始祖赴宴,并请官吏作陪。酒过三巡,蒙土
司请我始祖表演武术,我始祖飞身一跃而上四层楼高的土司府屋顶上,又一跃
而飘到座位上,面不红气不喘。当场博得全体官吏的热烈掌声。蒙土司热情赞
扬:“龙兄真会腾云也。”
始祖为了避开战乱,为了子孙代代繁荣昌盛,所以到处寻求“世外桃源”
之地。最终在清朝康熙五十三年,他与结义兄弟氏邹子富,在离独山县城东方
向的六十多里找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四周崇山、峻岭,悬崖坎壁,群山环抱
,树木成林,古树参天,方圆面积七十多方里。那叫“桐里庄地”,即是现在
的甲定乡紫林村一带。那里,种蓝靛(染土布原料)而资,采蕨而味,凿井而
饮,耕田而食。草之茂,可以牧马牛;泉水清可以饮香水。那里,官吏之所不
至,盗匪无处藏身。那地方,烦抑之不闻,奢侈之不尚,居于此者,若置世事
为于不问,真是“桃园仙景”啊!
我始祖与邹子富共同跟蒙钿土司买下《桐里庄地》,年纳丁粮六斗,标据
统填“龙、邹”二姓。
《桐里庄地》界线为:东抵利散山,南抵打年河,西抵达里山,北抵甲西
河。
桐里庄地的地形为下列几点:
前有甲西抨风,
后有利砂支后,
左有董里旗山之罗列,
右得坝犁白虎守关之。
桐里庄地地势为下列:
东南诸峰——林壑天堑。
西北巨岭——岩穴磐旋。
注:桐里庄地,当时四周多山桐树林立;“里”是美之言。故称为“桐里
”。其意很多桐树,很美啊。
龙氏家族排列字辈字如下:(二十四个字)
腾 登 天 玉 国 中
霖 章 钟 仁 育 杰
锦 福 荣 昌 思 其
永 寿 大 维 世 光
计二十四字为二十四节,此祖宗宗法,不可乱改。
注解:(1)用二十四个字排字辈,前一辈字辈的字放在名字中端,下一
辈就用该排的字排在末端。各字辈照此推着字辈排下去。
(2)当用到最后的“光”字,下一辈就翻过头来用“腾”字排,
接下是“登、天……..”
龙氏家族字辈称呼如下:
始祖、远祖、太高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
子、孙、玄孙、来孙、弟孙、初孙、云孙、耳孙、鼻孙。
龙氏祖宗排列图
一世祖 龙腾云 始祖 合葬在独山县二○五矿山尖坡上(有石碑)
赵氏 始祖太
二世祖 龙登白 远祖 合葬在甲定乡新东村小学校后面.(有石碑)
白氏 远祖太
三世祖 龙天鲜 太高祖 祖公葬麻万镇平黄山寨脚
梁氏 太高祖太 老太葬桐里大寨保苗坪
四世祖 龙距 高祖 合葬在甲定乡新东村汉头寨的鱼鳅岭岗下(有石碑)
郭氏 祖太
五世祖 龙国昭 曾祖 合葬在桐里半坡老屋基地,有石碑,路从厂头走去
陆氏 曾祖太
六世祖 龙廷高 曾祖 公葬桐里厂头寨后山。
孟氏 祖太 祖太葬二○下园山坡前。
七世祖 龙沛霖 曾祖 公葬在麻万镇杨梅山寨边
岑氏 祖太 老太葬在摆九新寨八仙桌边
八世祖 龙焕章 曾祖 合墓在麻万镇板押寨后马鞍山(有石碑)。
莫氏 祖太
九世祖 龙钟伟 曾祖 公葬在三都县烂土(现合江)董岭坝头(有石碑)
张月娥 祖太 老太葬在独山城区芦家寨后山(有石碑)
十世祖 龙溢仁 祖父
黎文霞 祖母
十一世祖 龙育斌 父
黄盛娥 母
龙育飞 父
张利芝 母
龙育虎 父
毛红丹 母
十二世祖 龙海杰
龙加杰
龙军杰
一世祖——龙腾云(始祖) 赵氏始祖太
始 祖——龙宗学(字腾云),系贵州独山甲定乡龙氏《桐里田庄》的始
祖,是居住在那里龙姓数千户的创始人,是给数万龙姓人带来生命,是伟大的
龙氏族宗尊敬的伟人。
始祖龙宗学,性刚强,喜武术,秀才及弟,清朝康熙年间,为避开战乱,
与他俩兄(宗尧、宗舜)离开潮南宝庆府武岗州九干塘市的老家,走到江口分
手。我始祖到贵州独山州住北街,自此,龙氏族人逐步在独山北街发展。形成
著名的“龙家巷”。始祖与当时蒙钿大土司交情深厚,结为“八拜弟兄”。始
祖在保卫独山城战斗中,垒立奇功,故清政府奖我始祖“保城英雄”。蒙大土
司为月老,始祖与赵元外之大女结为百年之好。始祖与赵氏祖太感情深厚,生
有男孩六人:登甲、登圣、登乾、登X(登X移居红岩,故不知其名字。)、登
白。登白公,是我新东村中路寨的祖宗。
始祖七十寿独山州驻军掺赞,八十高龄还手提大刀跃马在军中。始祖九十
三高寿而无疾仙逝。当时蒙大土司亲临守孝,请道士念经超度七天,州官吏全
到悼念,千余人送葬。厚葬始祖在独山城内小东门猪场坡桂花井上。清朝乾隆
四年,独山修建城墙,把始祖迁葬城北芦家寨脚(我龙氏家族买来做公墓地)
,与赵氏始祖太合墓(赵氏始祖太享寿八十八岁)。一九七四年,独山县政府
下令“近城郊区坟墓一概迁走。当时,龙姓每户出资二十元,共同把俩位老人
一起搬迁龙家矿山大尖坡合墓,并立有碑,每逢清明节,龙氏家族都集中去奠
悼始祖。
二世祖——龙登白(远祖公) 白氏太
登白祖公是我中路支的祖宗,系始祖腾云太公之小崽。登白公自小聪明伶
俐,熟读“四书”“五经”,很有才学,秀才及第。曾任过蒙大土司的师爷。
登白公性格耿直,喜交友。我任职执法公正,爱民如子,深得长宫的爱戴及百
姓的拥护。公开发“中路寨”有很大的贡献和成就。白氏老太,是当时白元外
的次女,性格温和,勤俭持家,教子有方。
公有二子:大儿子鲜,小儿恩。天鲜系我支的祖宗。
登白公是中路寨、办万寨、三块田的祖宗。
登白公享年七十八岁,老太享年七十一岁。公和老太合葬在新东大寨学校
后面。2001年仁字辈每人出资五十元立有两块大石碑。
三世祖——龙天鲜(高祖) 梁氏高祖太
我支系三世祖:天鲜高祖,系二世祖登白之大儿子,自小聪明,性急刚烈
,爱好武术,曾得到少林寺云游和尚武艺指教,故公武术好。
桐里庄地,在公的直接领导和布置下,开拓良田,种植蓝靛,饲养牛马,
造植树林,开矿打造农具。至使各户收成好,逐渐家有钱粮,外地匪徒看到眼
红,多次进庄地抢动劫农户。天鲜高祖把土匪一次赶走。土匪不甘心,联合苗
匪要卷土重来,扬言要杀我天鲜公。当时,族人欢公暂时匪徒的报服。天鲜公
就赴平黄山的姑母家去躲。不幸天鲜公劳累成疾,去逝姑母家。享年六十二岁
。葬平黄山寨脚田坝边。
梁氏老太系土坝人,勤俭持家,八十寿仙逝,葬于新东大寨保苗坪。有二
男三女,小儿龙钜。
四世祖——龙距(高祖) 郭氏老太
我支四世祖:龙距公,系三世祖天鲜公之大儿子。他长得高大健壮,专心
学习武术,要为被匪逼走父亲报仇。他出高款请名武术教师为师,组织各寨青
年学武术。他发动几寨人联合打击土匪,订立攻守同盟,只要土匪进哪寨抢劫
,该寨吹响牛角号,几个寨青年马上拿火药枪及长矛大刀集中围缴土匪。并各
寨建筑围堵,安置大台炮在寨口,只要土匪来攻寨,大台炮就轰炸打土匪。公
为寨上平安贡献不少力。受到政府的嘉奖。公有二子:国昭、国帅。国昭,是
我支的祖宗。(国帅有子礼中,礼中无后,葬办万。)郭氏老太,温和贤惠,
持家有方,公寿八十二,老太寿七十一岁,合葬汉头寨头的鱼鳅岭岗下,有石
碑,多年字已风化。周围青松翠柏。
五世祖——龙国昭(曾太祖) 陆氏祖太
我支五世祖:国昭曾太祖,身体魁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当时几
寨的首领。
国昭太祖最大的功劳是,把我支从中路寨迁到离大寨东面十余里“三块田
”,那地点好,前有“金鱼游浪”,后有“二龙含宝”,中有“金盆盛银”。
三面环山,一面临大路,院中数万平方米,前面院坝用大青石砌高三丈高墙围
着,两扇大门一尺二厚(用红柃枋子做成)。石片砌院坝,正房七大间,高三
层。正房左边厢房是二间马圈、二间牛圈,二间猪圈、一间厕所。正房右边是
三间仓库,二间储藏室,二间厨房。大房后面是再见块菜地,菜地中间有噩口
泉水井,菜地四周种植茶叶树。整栋房屋后山是杉树参天,翠竹成林,风景十
分美丽!
国昭公把我支族人迁到三块田后,家运鸿伟,财源广进。公带领家人勤劳
开出良田百亩,植杉木林千亩,种蓝青靛百亩,养马喂牛,家逐年富,牛叫马
嘶,人丁盛旺。
陆氏老太是基场人士,聪明贤惠,勤劳致富。公有三个儿子:廷高(我支
的祖宗)、文中(是办万寨的祖宗,有子甘霖、用霖)和敏中(是三都交庸寨
的祖宗,生有儿子施霖。)
公享年七十九岁,老太享年七十岁,合葬桐里大寨房背后半坡老屋基场,
有石碑。点穴先生为许世芳先生,精堪地理,他先交待井不挖太深,帮忙人强
稍掘越限,破露土包,中有两条金鳅,如抱太扣,许公即促下圹,放寿木井中
。然元气已淹,美中不足,殆亦有数(原可发展有良田千亩,现只发到八百亩
。)。
六世祖——龙廷高(曾祖) 孟世老太
廷高公于清道光癸末年冬月二十一日辰时诞生。性刚果,文亦通,身体魁
梧,治家精斡。当时下河苗匪,窜扰凶横,先后攻我族大营屯,迭次遭害,匪
抢财物一空,举家被匪掳,勒要钱放人。多次筹借,才得保族中人回家。公不
断为地方捍卫得力,地方官授公五品顶戴。公领人民打击渐平,得以尽力整理
家务,难苦齿箦,购置田园,给子孙安享而食。公爱孙而常为亲负往观田亩。
公不意于光绪五年三月初一未时抱病而终,时年五十七岁,葬于桐里野猪坡,
其地缺点甚多,今岁丙寅十月十八日另移葬于原地之下。即在厂头后面公路右
旁上。
祖太孟氏,生于道光戌子年七月十二日申时,性慈和忠厚,勤俭,为祖公
内助有力。当时乱世,家居路侧,有时正在做饭,河下苗匪呼杀之声,即携幼
以奔进山林躲匪。全年土匪常来扰乱,老太逃难又持家,无限酸楚。
老太不幸于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四去逝,享年七十二岁。老太病危之时,对她
儿子讲:他见很多红旗宝顶遮她走。她说,将来她子孙必有好处。(后来,印
子她的话,她孙龙绍文任荔波县的知县。)遂问日是,时之吉,从容而逝,葬
于矿山宝园山前面正中(205坡右下走有一园坡前方。)。
公有子三人:泽霖(没有后代,葬于办万脑上保营山上,享年二十五岁。
)、沛霖(我支族祖宗。)澍霖(有子:尧章,孙:仲伦。)
澍霖公,是清朝已酉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贡生,后入归根道,流外地传
道未归。
七四祖——龙沛霖(曾祖) 岑氏老太
沛霖公,生于咸丰戌午年二月初三日丑时。字云膏,清朝武秀才,性果敢
,耐勤劳。年少就出外经商,渐通文理。二十二年父逝后,负全家生活,披星
戴月,上下奔波,艰辛种田,公以光门第荫子孙,心力困苦,苦不知其苦,办
儿女多劳累,时被人欺辱。乙已他儿府试案元院试,蒙朱完师取富案第一。公
才吐气,亲到都匀接儿归,惟此堪慰亲心。乡里间闹事,公便往理论,多以和
平劝解,故乡人皆服之。丙午年间,吴三苗叛乱,公约乡人各地筑营防御。时
有奸人(公之刘伙计,巴台人。)赚公从匪逆,公正色厉声说:“我宁死,决
不从匪。”奸人反将言于吴匪,吴匪于戊戌即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数
匪蜂护围劫,内奸开门匪入家抢劫。公料难敌,换衣服往后跑,遂遭其害,公
大儿冒险抱父避进树林,匪劫家中银两,手牵牛马而去,负公至家,气遂绝。
当公小儿(焕章从军中督军官回)急报州官,州官蒙鹤琴亲临勘验(于戊申年
三月十二日葬于杨梅山寨旁)。蒙蒙鹤琴州官,亲率军队到都匀王司苗二河捕
得匪首吴三帅,判决在都匀河边砍头(五匪首)。
岑氏老太生于咸丰年九月二十四日丑时,幼失母,得两舅母养育,老太温
恭勤俭,养育子女诸多,鞠育渐增辛苦,亲为儿女作衣做娃纺织,操作深夜。
太粗衣淡食,力戒浮奢,家务担任。丙午吴苗叛乱,公遇难,老太携儿带女到
深山结草房居,冬雪天寒,劳累过度,祖太于民国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寿终,六
十二岁,葬于摆九新寨八仙桌山,坐东向西(震龙八首乙山享向)。
沛霖公有儿子二人:凤章和焕章
备注:凤章公生于光绪三年丁丑( )正月初十日已时生,贡生及第,教
书为生。公有二子(大的叫钟鼎,字燕铭,清朝光绪甲午年冬月初一亥时生,
秀才及第。民国十一年四月十六时病逝,时年二十九岁,现有一子叫龙老祥。
二子叫钟瑞,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已时生,秀才及第,教私塾为生,有子
龙居仁,孙龙琦、龙林。)
焕章:生于光绪四年戊寅岁八月十八日午时。“举人”及第,奖励
荔波县县长,任护国军参赞。大女递章(银寨),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生
。二女递蔡,光绪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三女递岑,生于光绪十三年五月二十
二日。四女递王生于 光绪十六年。
八世祖——龙焕章(祖父) 莫怀修老太
八世祖焕章公,字:绍文,号:斗墟。生于清朝光绪戊寅八月十八日午时
(一八七八年),去逝于民国三十二年夏历三月十一日亥时,(一九四四年)
,享年六十六岁,葬于独山麻万板押寨马鞍山,与老太合墓,有石碑。
绍文公,是龙家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最伟大的、最成功的祖先。是龙氏家
族(独山支胝)唯一老取“举人”、唯一受封为“知县”的祖先。
绍文公自小就天资很高,绝代聪明。从小就专心读书,过目不忘。三岁蒙
读“四书”,绍文公十三岁能熟读《四书五经》、《春秋》《诗红》,能吟诗
作对子,善作“八股”文章。公为增加学识,徒步几百里的丹寨城,求学于退
休的京城“欧阳”先生,白天侍候老师,晚 请老师授课。公经三年寒窗苦练
,学业大成,于清朝末年大考中(乙已年)府试考取案元,院试公考取宝案第
一(即取录“举人”,龙沛霖祖公得知自己儿子考取“举人”第一名,亲自牵
马走数百里路进省城接儿回乡。家族设宴三天,庆贺龙氏家族出第一名“举人
”。
清政府封任公为荔波县知县,公在任职五年为当地人民办过好事:减轻农
田税收,大办兴修水利,奖励农业,严惩匪霸,打击贪官,公当时很受人民的
爱戴。
焕章公思想进步,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变卖田地出银支持孙中山先生革
命活动。在袁世凯称帝时,公积极支持蔡鄂将军的“护国反袁”运动,任过护
国军的参赞官,征战到广西玉林、梧州一带。公与蔡将军交往深厚。
焕章公在民国癸亥年( )还继续任荔波县县长。
抗日战争中,焕章公变卖家产,用很多银元资助抗日,公并让出一幢大房
给抗日军队住。(当时国军一位何营长、一位张营长就住在公家)公跟国军领
导感情深厚。(当公一九四四年去世时,两位营长带军队戴白花送公上山安葬
,有像片留念。)公晚年还支持他小儿子钟翼(冀),去投考黄埔军校,成为
一名出名的抗日军官(在保卫战长沙战役中,跟日寇打三天三夜。)。
焕章公有二男:钟伟、钟翼(冀);二女:淑衬、淑壮(留学法国,现侨
居澳大利亚的维也纳。)
焕章公常出资做公益事业。如:基场尼罗河大桥石桥, “桐里山庄”到
县城山路。
晚年焕章公看破官场中黑暗腐败,告老还乡,为培养知识人才,拿出资金
大办教育。在贵阳、独山、三都、烂土,马场等地办学校,培养大批的文人学
仕。
焕章公有着为父报仇的雄心壮气,他父亲被都匀王司奔头大土匪吴三苗打
劫杀害,他亲自到县州告状,经当时政府查实,派兵活捉五名土匪头目,公审
在都匀河边,政府派兵提五名匪首头目到“桐里大寨”示众三天。
焕章公晚年研究“佛教”,吃素信佛。并精通“地理”,重新迁植祖上坟
容。(如:搬迁六世祖廷高太公和老太。)公晚年写有大量诗词,至今流传在
三都、独山一带。
公六十六寿无疾而终,数千人送葬,有家族亲友,荔波人民、官府军队,
“悲声哭啼送公归”,为一代伟人而悲哀!
龙绍文诗五首(摘政协《独山明清民国诗词选》)
杂 感 四 章
偶听阳春一曲弹,无端感触叹孤寒。
羡君不老斑衣舞,令我空怀泪眼观。
浊酒未能销垒块,清风何足挽狂澜。
纪时好是无书风,洗却愁肠抱乐观。
春光泄漏遍江城,到处犹呼北代声。
沧海一筹多事变,黄河万里几时清。
最怜黎庶遭兵显,漫到英雄运智莹。
欲为众生开普度,普陀岸上买舟行。
一局楸枰眼底过,驹光奚事任蹉跎。
出山泉水清无异,当道豺狼猛奈何?
伏处衡茅甘养拙,归来湖海感怀多。
闲从坐里春风挹,气度融涵服霭和。
艳称锦绣是山河,怪杀频年政变多。
元气已伤无药剂,疮痍未愈复干戈。
但求法守三章约,惟冀心慈一片婆。
好藉南风来解愠,忘形同唱打油歌。
平生有感
男子英雄,本欲国家储用。少年俊伟,堪为宇良材。意昔在幼稚攻书,勃
勃轩昂气象。从师负笈望望。高俊丰仪,只期日就月将,以后毛难脱颖,升望
入室,必然骨格超群,不谓生当寒末,家告艰难,一则误入师门。奸计牢笼,
致使生徒如仇敌。一则愧居学士。残书散落,空教典则等飘寒,方苦冠之年,
糊口他乡度日,不成名之子,萋身异地谁亲,三年之功绩区期,立志望游泮水
,十年之功修未富,随心返驾于云窗,是用气喷风云,心持金石,少宜高洁,
须怀自壁之操。穹且并坚,不隧青云之志,敦意鏊义附势,身逢世熊共炎凉。
羡富嫌贫,目叩人情皆冷暖,任我书斋远自读。谁知苦我拎穹途。倚人房屋藉
缘,敢为逢人派境。含辛茹苦,说来句句怜人。丧气垂头,写出般般苦处。半
途而废,有志难伸,一事无成,为儿所心,所谓父兄之奋力,犹承先祖之贻谋
,接物代相支,乐得宽闻图外事。持家皆有赖,随宜俯仰作中人。倘能学究天
人,会逢,果得品题而声假,岂不吐粉以扬眉。触景有情,此固不堪于(
)昔,挥毫涂序,是所望于将来。
—————————————————————————————
平 南 传 颂
我闻诸在昔,烈士为王役。 风云八阵师,干羽三苗格。
一鼓荡天山,大建筹边策。 海宇庆安澜,泽教施蛮猩。
元勋有贤胤,风徽追太伯。 仗剑作侠游,延迓迎龙客。
垂虬桥锄奸,触纲邀天泽。 随军赋南征,忠勇乃逮白。
滇黔蛮荒服,干戈化玉帛。 神威父子兵,将种原一脉。
报最显酬庸,留守颁丹册。 明哲计保身,鹤倦楼松柏。
藏弩陈蒙江,食采复何择。 流风善政长,载籍犹奕赫。
披览慨时艰,安攘畴所获。 区区崇拜心,英雄直气魄。
注解:独山州张土司后代著名《平南传》,请绍文公写诗祝颂。故此,绍
文公写以上诗歌颂。
八世祖太:莫怀修
莫怀修祖太,系三都县烂土乡(2003年更名为合江镇)奇江村茂桃寨莫鸿
有之次女。生于清朝光绪辛巳年(一八八一年)正月十四日,寿终民国甲子年
(一九二四年)二月初一日,享年四十三岁,安葬在独山麻万板押寨后马鞍山
中,与绍文公合墓。
祖太:性格贞静,貌温柔,朴素,言词不多,持家勤俭。事公婆谨慎,处
理妯娌和平。善农田家务。爱护子女。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九月二十七日
黎明,土匪百余人来打劫“三块田”家。老太抱她儿子(钟伟)避进后山丛林
逃命。老太为了躲土匪,经常推儿带女逃到交庸的岩洞、利散的寨营安身,后
逃到岳父家暂居。庚戊年移烂土街居住,辛亥年冬移独山城居住。
绍文公在外地工作数十年,老太坚持抚育。老太为养活子女,东奔本驰。
老太操持一切家务,心血俱亏,致有气痛恶病,逐次渐增。延医调治,无药不
服,均无效。其气病发时,胀痛不忍。后有人劝:惟有清斋之法可延生命,于
是入道吃斋。
甲子年间,滇军作乱,军事吃紧,逼近独山。老太抱病警惶,走向老家避
难,走到高岩河碾房暂住,风声鹤唳,一绵之命遂于民国十二年二月初一。开
始安葬在金鳅下海田内,民国十三年八月十二日迁葬桐梓坡关口田。一九九一
年迁到麻万板鸭(押)寨后山坡与太公合墓,立有大石碑。
九世祖——龙钟伟
钟伟公,字卓群,生于一九○三年三月十八日,终于一九八一年二月六日
,享年七十八岁。安葬在三都县烂土(现更名为合江)烂土街上的董岭坝头,
前有银河腰绕,后有二龙来朝,吉祥之地。
钟伟公:中等身材,性格温和,谦虚正派,自小聪明,读书很用功。自小
熟读“四书五经”“春秋”“诗经”,十五岁就徒步到贵阳读师范学校(要步
行十多天才到贵阳)。从师专毕业后,国家先后委任为考棚学校校长,尧梭学
校校长,独山“童子军”总指导长,后提升为独山县教育局局长,独山一区区
长(民国时期)。
钟伟公由于在贵阳读书,认识了贵州安顺人黄实禄祥先生(是革命家王若
飞的舅父)受到民主革命思想教育,思想有所进步。
钟伟公由于看过很多进步书刊,思想上有很大进步,他逐步变卖家产支持打日
寇,他不愿在黑暗社会为统治者服务,放弃当官的位置,躲到农村教“私塾”
糊口。一生光明磊落,不为强暴而低头,不为金钱而乞求。(一九四三年至一
九四九年间,一直躲在乡间教“私塾”。)
土匪在闹得凶(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土匪首逼钟伟公跟他们当“
参谋”,公不与土匪出力。一九五○年解放了,公积极为“土改”工作,后参
加教育工作,先后在三都的巴佑、烂土等学校为培养知识人才而工作数十年。
公有儿女九人,长成大人只有三人:龙端荣、龙端芬、龙溢仁。
公由于劳累成疾,七十八岁去世在烂土街上老房里。
九世祖老太——张月娥祖老太
张氏祖太生于一九○五年五月,去世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享年四十岁。安
葬在独山县城北郊区芦家寨后山上,刻有石碑纪念。
张氏祖太,是当时独山首富张福初之幺女,高高的身材,毕业于独山女子
中学,(当时她的母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祖太温和对人,孝敬公婆,爱护
姑叔,勤俭持家,劳累成疾。
张氏祖太,有子女十人。即男四人,女六人。后来只有男一人(龙溢仁)、女
二人(龙端荣:住贵阳市富水路;龙端芬:住台湾台北市信义路。)。
祖太生长在很富有的家庭,自小就学吟唐诗和熟读“四书”“五经”
,学习书法。在她那几姊妹中,祖太的读书及书法名列第一。
张氏祖太,婉惜生长在那吃人的社会,加上多次遭受社会的变迁,家
庭的打击,气血两亏,再加上大儿不幸早逝,(大儿叫龙端仁,抗日战争时期
,积极参军抗日,在中央军校汽车兵团任学叫排长,多次加运送中国青年军赴
缅甸抗日军。不幸归国途中受日寇炮击而重伤,军校用军车护送回独山抢救无
效而去逝。年龄只有十九岁。)受打击太重,疾病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不
幸去世。
张氏祖太对龙氏家族有很大贡献。她一身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孝敬公婆
,培育小姑和小叔,养育子女。
张氏祖太一生行善做好事,挽救受苦人们(新民何奇生就是祖太把他从恶
霸张华三家救出来,否则他要被财主家把他和他妈一起烧死。)。
十世祖——龙溢仁
公生于一九三八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寅时(农历 寅虎年,土命)出生在独
山县原龙氏大房(现在县防疾站内)。因为当天出生是“观音菩萨”的生日,
故他祖父给他取家名为“观生”。
公早年丧母,自幼是祖父(绍文公)和娘抚养,华娘送进学校(原复一小
学)读完四年级,华娘去世后,跟随父亲回故乡读私塾,读完“四书”“五经
”。后来,考进三都中学读书。在学校学习中,一贯努力学习,一心只想学得
科学知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所以,每天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复
习功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一心要为自己母亲争气,要为龙家争面子
。故此,每学期考试都是第一名。当时的老师也很重祖,在读中学时,两次跳
升,十六岁就正式毕业高中。十八岁就被三都县教育局分配到烂土小学任教。
十九岁至二十一岁在巴佑小学任教。二十二岁至三十二岁调尧吕小学任教导主
任。三十三岁调到独山县新民中毕教毕业班。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原
是城一小的工友(打钟的),他乘“文化大革命”之机,摇身一变,成了“工
人阶级造反派”,于是,他把文化知识比他高的人打击下去。并用可耻手段拉
拢学生,整教师。溢仁公多次被那坏蛋迫害。加上当时家中人口多(六人),
全靠文霞婆一人劳动,(当时是靠劳动工分分粮食。),每年的粮食不够全家
人吃半年。在单位迫害和家里中断食的困苦中,只好带全家进城做生意。在大
家努力下,全家人变成居民,在城买房,过着吃穿不愁的生活了。
十世祖老太——黎文霞
生于一九三九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兔年土命),出生在独山县新民乡平寨
村。系平寨首富黎谋道之大女儿,小名“小苹”。终于 年 月 日
时,享年 岁,安葬于 地。
文霞婆从小聪明玲俐,人材出众,热爱文娱,6岁开始读小学。毕业后参
加县里文娱剧团,是剧团中的主要演员。1962年6月与溢仁公结婚。为龙家超
劳一生,勤奋劳动,孝敬公婆,照顾弟妹,抚育子女。有男孩四人(育斌、育
飞、育勇、育虎。)。在农村集体化时,只靠一人在劳动,每年所分粮食不够
吃。婆为儿子的生活、穿着,艰苦劳动。自至劳累成疾,重病在身。
十一世祖——龙育斌
生于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五日,中午十一时。(农历兔年五月初三,鸡的天
,金命。)家名为“龙林”。出生地址:三都县尧吕学校宿舍。1—3岁在三都
县尧吕小学度过。6—14岁,在独山新民中心学校读完小学到初中。15—17岁
在独山民族中学读完高中。
自小身肥体胖,3-4岁吃猪肉和鸡蛋代替吃饭。勤劳动,六岁开始学做饭
,喂猪,带领弟弟守家。在家很听父母的教导,在学校努力学习,成绩很好。
只因为户口是农业,所以没有安排工作(当时的政策)。到社会上做工,后经
商,正直做生意。有儿子叫龙加杰,女儿叫龙娜。
妻:黄盛娥1966年5月生(马属,火命。)
十一世祖——龙育飞
生于一九六五年九月十八日晚三时。(属蛇,农历八月十一日,猪场天,
火命)。出生在三都县尧吕小学原教学楼上宿舍。小名“小明”。
自小聪明伶俐,比较顽皮。在尧吕小学长到三岁,后搬到独山县新民乡平
寨外婆家住。在新民中心学校读完小学和初中。在学校努力学习,学习成绩较
好。
自小勤劳、热心帮助家里劳动。六岁放学后常帮大人上山要柴,十二岁开
始帮家里耙田犁田。为了帮助老人,放弃一学期不读书帮带弟。放弃读高中在
家种田。后家住都匀跟地质队学修汽车,后又到独山开汽车。有一男(龙海杰
)一女(龙婷)。
妻:张丽芝。一九六七年冬月初四生(羊年,水命。)
十一世祖——龙育勇
生于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晚九时(农历猴年正月二十七日,牛场天)
,小名为“小三”。出生在三都县尧吕小学校宿舍。
从小聪明伶俐,内向,不爱说话。在学校用功读书,每年在学校都都被评
为“优秀生”。读初中时,每年考试成绩第一名。奖励来交学费。但由于过早
谈恋爱,两次参加高考落选。加上婚姻上被骗,于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正月初七)服毒去世,享年十八岁。安葬在独山新民平寨办照坡脚,刻有石碑
。
十一世祖——龙育虎
生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农历蛇年七月十四日,蛇的天
。土命)出生在独山新民平寨老房子里。
幼时,人才出众,聪明,天质高,勤读书,自小得到亲戚及几个哥哥的爱
戴。在都匀地质队子弟小学、都匀四小读小学。到独山望城中学、三桥中学读
过书。毕业于黔南民族干部学校(后来又回该校读大学专科),正式毕业电视
大学文科本科。在独山县宣传部工作。
小时,由于家庭变迁,而到过贵阳、昆明、柳州、鑫城江、桂林。
从小勤劳孝顺长辈,会写作和驾驶汽车。有子名叫龙军杰(小名“涛涛”
。)
妻:毛红丹。一九八四年六月生,(属鼠)
十二世祖——龙海杰
生于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五日夜一时。(农历羊年,二月二十一日。)出生
在独山县农场。家名叫“龙立”。(当天立芦家寨后面张氏老太的碑,以纪念
祖宗的恩赐,所起此名。
从小好动,小聪明。在学校接受能力强。婉惜不下功夫来学习。
龙婷,龙立的亲姐,
生于一九八九年九月二日晚九时(农历蛇年,木命),出生在独山农场的
。自小聪明伶俐,在学校里很下功夫学习,诚诚恳恳读书。不贪玩,不看电视
,学习上努力,成绩有很大进步。
十二世祖——龙加杰
生于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八日上午九时(农历羊年七月初九)。出生地址:
独山县农场,土命。
自小聪明,内向。不贪玩,在学习上很努力,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强,善
于开动思维。所以,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很好,每学期考试名列前几名。善于
学数学(在小学五年级参加全国数学比赛时取得第三名),孝敬老一辈。
龙娜(加杰的亲姐),生于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三日晚上十点(农历蛇年,木命
),出生在独山农场。
自小聪明伶俐,学习上努力,自尊心强,活泼,爱好小动物。
十二世祖——龙军杰
出生于2007年4月1日下午6时32分(农历猪年二月十四,牛场天 七斤二两
)
自小聪明、好动、活泼。二岁零三个月就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够
背诵十首唐诗,能够背数1到30;能看懂电视剧《西游记》、《黑猫警长》、
《米老鼠和唐老鸭》;能够开动影碟机;能够唱十多首儿歌。真是奇才了。
喜好动,常学电视上武术动作,(所以爱打架。),脾气急躁,不喜穿鞋和袜
子;喜坐游戏车和马;喜玩游戏玩具。
(录入时间:2011年7月14—16日,有部分字辩认不准,打不出来,待校正
后,再打印正稿。交庸部分,正在整理,待有空时编入;已把部分育、杰〈义
〉两代名单补录进2011年3月版《龙氏家谱》总表中,同时转化为电子信息,
上传到网上,可以搜索到。)